和陈荣可感兴韵

元岂好聱张岂乖,世间役役逐尘埃。

容心于物为身阱,得意之时即祸媒。

退一步思方是足,放三分弱岂真呆。

悠然独坐吟窗下,忽见梅花一朵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元岂好聱张岂乖,世间役役逐尘埃。
容心于物为身阱,得意之时即祸媒。
退一步思方是足,放三分弱岂真呆。
悠然独坐吟窗下,忽见梅花一朵开。

注释

元:本来。
岂:难道。
聱张:艰涩难懂。
乖:违背。
世间:人世间。
役役:忙碌奔波。
尘埃:世俗纷扰。
容心于物:让心灵被外物束缚。
身阱:自我陷阱。
得意之时:得意忘形的时候。
祸媒:灾祸的根源。
退一步思:退一步想。
足:足够,满足。
弱岂真呆:示弱并非真傻。
悠然:悠闲自得。
吟窗下:在窗下吟诗。
忽见:忽然看见。
梅花:梅花盛开。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义山的作品,创作于宋末元初时期。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世俗纷争和人心所陷的深刻感慨。

"元岂好聱张岂乖,世间役役逐尘埃。" 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对于名利地位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如同无尽的尘埃,令人劳累而不得安宁。

"容心于物为身阱,得意之时即祸媒。"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人心所陷入外物的深切感受。当人沉迷于外界之物时,便如同被囚禁,而一旦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又可能招致灾难。

"退一步思方是足,放三分弱岂真呆。" 这两句显示了作者对于超然物外、不与世俗争竞的理念。他主张在世事中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必过于计较得失。

最后两句 "悠然独坐吟窗下,忽见梅花一朵开。" 描述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观赏自然(以梅花为代表)来获得心灵的平和与满足。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首诗体现了王义山淡泊明志、超然世外的情怀,以及他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其二)

鸟兽不可与同群,人道无亏方是人。

已分工夫须尽我,学中本领在明伦。

川云意思乾坤外,杯酒襟怀天地春。

识得眼前真道理,世间何事切吾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清江韩伯善(其三)

文章于道未为尊,求道须教造大醇。

理学一门要精密,时文大病在尖新。

高谈天下经纶易,谁疗目前饥馑因。

拚却挂冠高蹈去,孰云林下果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清江韩伯善(其二)

世间利欲久胥沦,才有诗书不是贫。

三极经纶须是学,一毫愧怍便非人。

充之家国而天下,穷则江湖一钓纶。

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清江韩伯善(其一)

厥初是理与俱生,一点灵扃透处明。

谁肯枉身徇时好,从来造物忌文名。

雌黄一任傍人说,暴白只依天理行。

输与老农无个事,夕阳黄犊带烟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