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四)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脩。

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风刮瓦片落屋顶,正好砸在我头上。
瓦片自己也碎裂,何止是我鲜血流。
我始终不怪罪,这瓦片本无由。
众生造下诸多罪,也有一线生机求救。
他们不懂这道理,所以自认错咎。
这只能让人悲悯,劝他们真心修行。
怎能自我困扰,与它们结怨仇。

注释

堕:落下。
嗔:责怪,怨恨。
自由:不受控制。
众恶:众多罪过。
机:机会,转机。
愆尤:罪过,过失。
哀怜:怜悯。
迷闷:困惑,烦恼。
冤雠:冤家,仇人。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刻佛法思想的诗歌,通过风吹破瓦片打在头上的意象来探讨因果和自我的问题。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看待这种遭遇,不仅不怨恨风,更认为瓦片本身也不是自由的,只是在因缘聚合下自然发生的现象。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一句点出了因果律,人们的善恶行为都会有所报应,但这并非出于外在的力量,而是内在规律的一种体现。"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则表明大多数人不懂得这一点,所以总是在遭遇苦难时感到迷惑和自责。

最后两句"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脩。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雠"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未能悟到真理的人感到悲悯,并希望他们能够觉醒,不要继续在无知中造作愚昧的因素,以免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整首诗体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情怀,展示了他对人生、宇宙以及因果报应深刻的理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三)

凡夫当梦时,眼见种种色。

此非作故有,亦非求故获。

不知今是梦,道我能畜积。

贪求复守护,尝怕水火贼。

既觉方自悟,本空无所得。

死生如觉梦,此理甚明白。

形式: 古风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二)

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

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长如此。

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一)

牛若不穿鼻,岂肯推人磨。

马若不络头,随宜而起卧。

乾地终不涴,平地终不堕。

扰扰受轮回,祗缘疑这个。

形式: 古风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七)

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

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