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将归山逢友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君子之道的追求和坚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儒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这两句强调儒家的修养是君子的标准,即使孤独也不影响这一道德的践行。这表明诗人内心的自足与坚定,认为即便是在偏远的地方,也能坚守自己的品行和信念。
"白发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山川的向往。白发指的是年迈,而青山则象征着永恒与宁静,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在这片宁静中安顿下来。
"徉狂宁是事,巧达又非夫。" 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以及对那些华而不实之言的反感。“徉狂”指的是超脱世俗,“巧达”则是指那些花哨却无实质的话语,诗人显然更倾向于追求真诚和深刻。
"祗此平生愿,他人肯信无。"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一个终身愿望,即便是他人不理解或不相信,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是一种对自我信仰的坚守,以及面对外界可能的质疑与误解时的自信。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坚定和对自然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