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
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
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
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居图景,诗人以质朴自然的笔触勾勒出野外的和谐之美。"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春天景色的喜爱以及这种景色如何激发诗意。
接着,"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写出了初春麦苗在细雨洗礼后的生机与山色在夕阳下的温润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春天的特有景象。
第三句"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则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山腰间云雾随风飘散,而平坦的原野上花开满径,鸟儿在花枝间自由穿梭。
最后两句"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中,“倒载干戈”可能指的是农事或耕耘之象征,而“近来麋鹿欲相随”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山居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喜悦。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地僻春来静,深宜长者居。
好花都待晚,修竹不妨疏。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似君无学处,头白道如初。
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
花开如叶落,莺语似蝉鸣。
道合和贫守,诗堪与命争。
饥寒是吾事,断定不归耕。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
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
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