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

昭君自恃颜如花,肯赂画史丹青加。

十年望幸不得见,一日远嫁来天涯。

辞宫脉脉洒红泪,出塞漠漠惊黄沙。

宁辞玉质配夷虏,但恨拙谋羞汉家。

穹庐腥膻厌酥酪,曲调幽怨传琵琶。

汉宫美女不知数,骨委黄土纷如麻。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诗人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明妃曲》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诗中以“昭君自恃颜如花”开篇,巧妙地将王昭君的美貌与她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她因美貌而被选入宫,却最终被迫远嫁异域的命运。

“肯赂画史丹青加”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画师视为能决定昭君命运的权势人物,形象地表现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昭君的无奈。接着,“十年望幸不得见,一日远嫁来天涯”,通过时间的对比,突出了昭君等待与皇帝相见的漫长岁月与最终被远嫁的瞬间决断之间的巨大反差,展现了她命运的无常与悲凉。

“辞宫脉脉洒红泪,出塞漠漠惊黄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昭君离开皇宫时的不舍与离别之痛,以及她踏上遥远边塞路途时的孤独与惊惧。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宁辞玉质配夷虏,但恨拙谋羞汉家”表达了昭君在面对命运安排时的无奈与抉择,她宁愿牺牲个人幸福,也不愿辜负汉家的期望,体现了她的忠诚与高尚情操。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安排的不满与遗憾。

“穹庐腥膻厌酥酪,曲调幽怨传琵琶”描绘了昭君在异域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她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的场景,展现了她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寄托。

最后,“汉宫美女不知数,骨委黄土纷如麻”以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古代后宫的残酷竞争与无情,以及众多女性因政治婚姻而遭受的不幸命运。这不仅是对王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诗人誇”则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昭君的命运,虽然她未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幸福,但她的故事却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被后世诗人传颂,体现了文学对于历史人物命运的铭记与赞美。

综上所述,《明妃曲》通过对王昭君命运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处境与命运,以及文学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与评价。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五日夜同陈兴宗邓志宏登凝翠阁观月

溪阁临虚面势宽,凉天佳月共追欢。

渔舟忽动水光碎,桂魄未高山影寒。

色染林峦烟漠漠,气侵笑语露漫漫。

须知此景人间少,更泛兰桨远处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是夜复乘泛碧斋至北溪口观新桥与兴宗志宏分题予得泛字

秋高气倍清,夜静舟初泛。

露华浩如洗,月色寒可鉴。

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

晶荧星影摇,崷崒山光蘸。

风微烟羃羃,溪远波湛湛。

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

观梁且停桡,恋月愁系缆。

景幽费摹写,思妙造古淡。

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

愿同二三子,险韵时得探。

形式: 古风

志宏得碧字以诗来次其韵

明月照清溪,影落千寻碧。

轻风皱微澜,荡漾摇金色。

相携理桂楫,及此万籁寂。

天空露气寒,栖鸟正缩瑟。

何人起秋思,数弄月中笛。

坐使迁客情,悽然感去国。

清游得英俊,胜赏饱泉石。

岂殊在吾家,亲戚欬于侧。

赋诗各言怀,险韵对勍敌。

归来气未衰,开匣看三尺。

形式: 古风

兴宗得斋字以诗来次其韵

佳月霭秋色,翛然感予怀。

言携二三友,泛此溪中斋。

风露生万里,屋木凭两涯。

凄微烟雾合,芬馥天香来。

恍若度云汉,奔月游瑶台。

灏气集肺腑,洒濯无纤埃。

沉沉夜寥阒,回舟兴悠哉。

澄波静如练,何异浮江淮。

但恨景物美,实难赋咏才。

斯文当共勉,天意属吾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