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四首(其三)

无圣无凡无不同,希贤希圣错施功。

身心背戾从兹起,梦觉纷纭何处通。

云物浮游山自定,江流荡漾月还空。

半生学道吾何有,只是当年未发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的《论学四首》之三,通过探讨学道的过程和境界,表达了对人生智慧与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无圣无凡无不同”,开篇即提出一个哲学命题,指出在圣人与凡人之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强调了人性本善,人人皆可成圣的思想。接着,“希贤希圣错施功”进一步阐述,无论是追求成为贤者还是圣人,都需要付出努力,但关键在于方法和途径的选择是否得当。

“身心背戾从兹起,梦觉纷纭何处通。”这两句揭示了学道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困惑与迷茫的状态。诗人提醒读者,要警惕这些障碍,寻找正确的道路。

“云物浮游山自定,江流荡漾月还空。”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和修行的状态。云雾飘散,山峰依然屹立,江水波动,月亮依然明亮,形象地说明了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保持平静和清明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要像月亮一样,不受外界影响,保持自我本色。

最后,“半生学道吾何有,只是当年未发蒙。”诗人回顾自己半生的学道经历,感慨颇深。他意识到,尽管付出了许多努力,但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当初未曾开启的智慧之门。这句话既是对个人修行历程的反思,也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启示:真正的智慧和觉醒可能就在我们尚未触及的地方,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道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智慧和修行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保持谦逊、坚持自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学四首(其四)

一样风光处处同,谁因彼此自分封。

既知飞跃皆吾性,却为愚柔有别功。

气质标题原宋语,诚明色目自中庸。

中庸宋语都推却,半夜声来何处钟。

形式: 七言律诗

寿张阳和先生

菊蕊方收梅未开,群阴尽处见阳回。

两间窍妙谁先觉,千古真诠属圣才。

删后我惭巴里唱,画前君见伏羲来。

殷勤最有衡阳客,多助南山献寿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友人酌罢口号

一樽寒雨拥寒襟,笑语今知契分深。

千古孰论无畏志,万金难博不疑心。

空烦鞍马归泥滑,独眺檐鸦下晚林。

嗣后可能念真率,不妨乘兴抱瑶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戊子主闽试道宿雄县

朝辞丹陛出幽燕,暮宿天雄易水前。

明主千金求骏马,词臣四牡向炎天。

盈畴禾黍忻迎旆,满目流移喜受廛。

但得仁贤济饥溺,不妨霖潦泥鞍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