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道挽辞

文史传家学,声名动帝除。

兰堂空作赋,金匮不雠书。

胜事悲畴昔,清谈想绪馀。

吹箫索上去,归国有魂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家族传承文史之学,名声震动朝廷官员。
华丽的书房徒然写诗作文,珍贵的典籍无人查阅。
美好的往事令人感伤,清谈的记忆在心中萦绕。
吹奏箫笛离去,如同灵魂回归,乘坐着想象中的灵车。

注释

文史: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问。
帝除:朝廷官员。
兰堂:华丽的书房。
金匮:珍贵的书籍或典籍。
胜事:美好的往事。
畴昔:过去。
清谈:高雅的谈论,闲聊。
绪馀:思绪残留。
吹箫:象征性的行为,可能指追忆或寄托思念。
魂车:灵魂的归宿,比喻心灵的归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赞颂宋中道先生的学问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古人学术传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

"文史传家学,声名动帝除。" 这两句表明宋中道先生不仅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其学问甚至能够感动皇帝,显示出其学术地位之高。

"兰堂空作赋,金匮不雠书。" 这里的“兰堂”指的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地方,诗人用“空作赋”来形容宋中道先生的才华横溢,能够轻松创作出佳作。而“金匮不雠书”则暗示他的作品珍贵如同金器,不必过多装饰即能显露出非凡的价值。

"胜事悲畴昔,清谈想绪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宋中道先生学术成就的赞美。“畴昔”指的是遥远的过去,“绪馀”则是形容思绪纷飞,情感深厚。

"吹箫索上去,归国有魂车。" 这里的“吹箫索上去”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归国有魂车”则象征着精神的归宿和心灵的栖息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宋中道先生学术及品德的高度评价,展现了王安石本人对于学问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前贤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二首(其二)

荣观流传动草莱,中官赐设上尊开。

鼓歌䆗窱听疑梦,肴果联翩馈有台。

斧藻故应宜旧德,栋梁非复称凡材。

虚堂欲踵曹参事,试问齐人或肯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张侍郎示东府新居诗因而和酬二首(其一)

得贤方慕北山莱,赤白中天二府开。

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

曾留上主经过迹,更费高人赋咏才。

自古落成须善颂,扫除东阁望公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张剑州至剑一日以亲忧罢

客舍飞尘尚满鞯,却寻东路想茫然。

白头反哺秦乌侧,流血思归蜀鸟前。

今日相逢知怅望,几时能到与留连。

行看万里云西去,倚马春风不忍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怀古二首(其二)

长者一床室,先生三径园。

非无饭满钵,亦有酒盈樽。

不起华边坐,常开柳际门。

漫知谈实相,欲辩已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