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侯审

谢公邻里在,日夕问佳期。

春水人归后,东田花尽时。

下楼闲待月,行乐笑题诗。

他日吴中路,千山入梦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谢公的邻居时常来访,询问美好的相聚时光。
春水退去之后,东田的花朵凋零殆尽。
我独自下楼静候明月,快乐地写下诗篇。
将来某一天走在吴中的路上,千座山峰都将成为我梦境中的思念。

注释

谢公:指谢安,这里代指友人。
邻里:邻居。
佳期:美好的约会或相聚时刻。
春水:春天的溪流或江水。
东田:农田,此处可能指友人住处附近。
花尽时:花开到尽头,暗示季节变迁。
闲待:悠闲等待。
月:月亮。
题诗:写诗。
他日:将来某一天。
吴中路:吴中的道路,可能寓指远方。
千山:泛指众多山峰。
入梦思:进入梦境,成为思念的对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名为《送夏侯审》。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夏侯审,而这种送别的情景常常蕴含着对友情和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慨。

“谢公邻里在,日夕问佳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谢公(可能是另一位朋友)的日常交往和询问对方何时有空共度美好时光。这里的“佳期”指的是可以一同出游或者聚会的良辰美景。

“春水人归后,东田花尽时。”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结束、人们返乡而花朵凋零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也象征着季节更迭和时间流逝带来的离别。

“下楼闲待月,行乐笑题诗。”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等待明月时的悠闲情态,以及他在游乐中以欢快的心情赋诗。这种情景与前两句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他日吴中路,千山入梦思。” 这两句则是诗人回忆起往昔在吴地(今江苏、上海一带)的旅途,以及那些山峦如何在他的梦境和思绪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情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时光流逝以及自然界变化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后辈传佳句,高流爱美名。

青春事贺监,黄卷问张生。

暮雪重裘醉,寒山匹马行。

此回将诣阙,几日谏书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海州姚别驾

少年为长史,东去事诸侯。

坐觉千闾静,闲随五马游。

行人楚国道,暮雪郁林州。

他日知相忆,春风海上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监军李判官

上客佩双剑,东城喜再游。

旧从张博望,新事郑长秋。

踏水回金勒,看风试锦裘。

知君不久住,汉将扫旄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秘书谢监赴江西使幕

谢监忆山程,辞家万里行。

寒衣傍楚色,孤枕宿潮声。

小寇不足问,新诗应渐清。

府公相待日,引旆出江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