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江上书所见

生后浮名过耳轮,烟霞漠漠悟前身。

鱼心怯浪空惊水,马眼临秋不怕尘。

海上偶逢山上叟,黑头相送白头人。

那堪晚节催篱菊,一夜霜风雁路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秋时节江边的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感慨。首句“生后浮名过耳轮”,以“浮名”二字开篇,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这些身外之物如同耳边风,转瞬即逝,不值得过分追求。接着,“烟霞漠漠悟前身”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领悟,仿佛在烟霞缭绕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真我。

“鱼心怯浪空惊水,马眼临秋不怕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鱼和马的不同反应来象征人的不同心境。鱼因恐惧而对水面的波浪做出反应,而马则在秋天的尘土中无所畏惧,表现出人在面对外界环境时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海上偶逢山上叟,黑头相送白头人”描绘了一幅海上偶遇山中老者的场景,老者以年轻时的黑发相送年老时的白发,寓意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同时也体现了对智慧与经验的尊重。

最后,“那堪晚节催篱菊,一夜霜风雁路新”以菊花在霜风中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虎丘山寺

老去别山如别世,三观四看未能忘。

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

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东林寺

遍礼名山说大乘,倦来仍是策枯藤。

孤云千里白半顶,高竹百竿青一层。

风暖江龙寻食钵,雨寒秋鬼乞衣灯。

从来事事都忘却,忘却东林寺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伤春

最厌生年近五旬,髭须渐渐白如银。

杜康数盏堪消恨,春鸟一声能感人。

何处常行歌舞地,也曾经过乱离身。

家妻太笑无高策,红烛偷光敢忘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燕京九日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

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

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