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梁先辈

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

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

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

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慈恩寺塔下曲江河畔边,离别后我常梦中相见如登仙。
时光流逝又能与谁共论往昔,世事纷乱哪里去找同窗旧年?
像陈琳那样才情愿屈尊就教,期待在山中云雾间共度时光。
珍视那简朴衣裳的自然之色,不让权贵的红紫玷污了天性。

注释

慈恩塔:指位于长安的大雁塔,因是唐玄奘为保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故有此称。
曲江边:唐代长安城南的著名风景区,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此。
梦到仙:比喻梦中美好的相聚,如同与仙人相会。
时去:时间流逝。
论此事:指谈论往日的交游或学问等。
乱来:社会动乱时期。
何处觅同年:在动荡中难以找到昔日的同窗好友。
陈琳:汉末文学家,以文才著称,这里比喻有才学的人。
笔砚甘前席:形容非常尊敬对方的才学,愿意向前席学习。
角里:泛指风景优美的隐居之地。
烟霞:云雾山水,代指隐居生活。
爱惜:珍惜。
麻衣:这里象征着简朴、自然的生活态度。
好颜色:原意指颜色美好,这里引申为保持本真、纯洁的品质。
朱紫:古代高官的服饰颜色,这里代指权贵。
污天然:玷污了自然的本性和纯真。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开篇“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两句,设定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慈恩塔与曲江边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而“别后多应梦到仙”则透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接着“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人事沧桑的无奈,以及寻找知音难得的孤独感。这里的“时去”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乱来”则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而“觅同年”则是在喧嚣与混乱中寻求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情感相通的人。

诗的后两句“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表达了诗人对书香门第、文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纯净本真的珍视。其中,“陈琳”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文学家陈琳,而“笔砚甘前席”则暗示着一种安逸自在的书房生活。至于“角里烟霞待共眠”,则是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享受那份超凡脱俗的宁静。

最后,“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则表达了对纯净无瑕事物的珍视,以及不愿让世俗的染缸玷污自然之美。这里的“麻衣”指的是素色的衣服,而“朱紫”则是五彩斑斓的颜色,诗人希望保持那份本真的美好,不被外界的喧嚣所玷污。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凡尘与仙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对于纯净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清溪道友

山门摇落空,霜霰满杉松。

明月行禅处,青苔绕石重。

泉声喧万壑,钟韵遍千峰。

终去焚香老,同师大士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萍乡唐禀正字

新书声价满皇都,高卧林中更起无。

春兴酒香薰肺腑,夜吟云气湿髭须。

同登水阁僧皆别,共上渔船鹤亦孤。

长忆前年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寄黄晖处士

蒙氏艺传黄氏子,独闻相继得名高。

锋铓妙夺金鸡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应亲赋咏,风流不称近方刀。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敬亭清越

敬亭山色古,庙与寺松连。

住此修行过,春风四十年。

鼎尝天柱茗,诗硾剡溪笺。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