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三)

千金筑黄楼,落成费百金。

谁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

高秋吐明月,白璧悬青岑。

晃荡河汉高,恍悢窗户深。

邀我三日饮,不去如笼禽。

史君今吴越,虽往将谁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三)》中的一节。苏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苏轼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首句“千金筑黄楼,落成费百金”描绘了建造高楼的宏大场景,花费巨大,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奢华生活的一种描述。接着,“谁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则转而探讨了这种奢侈行为背后的意义,或许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或是为了安抚民心。

“高秋吐明月,白璧悬青岑”两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夜明月高悬的画面,白璧象征着高楼,青岑则是山峰,形象地展现了高楼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存。

“晃荡河汉高,恍悢窗户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河汉高悬,窗户深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邀我三日饮,不去如笼禽”表达了诗人被邀请参加宴会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以“不去如笼禽”来比喻自己被束缚在世俗之中,渴望自由的心情。

最后,“史君今吴越,虽往将谁寻”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前往吴越之地,也难以找到像苏轼这样的知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四)

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

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

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

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

形式: 古风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五)

梁园久芜没,何以奉君游。

故城已耕稼,台观皆荒丘。

池塘尘漠漠,雁鹜空迟留。

俗衰宾客尽,不见枚与邹。

轻舟舍我南,吴越多清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吴思道道人归吴兴二绝(其二)

遨游海上冀逢人,宴坐山中长闭门。

去住只今谁定是,相逢一笑各无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放闸二首(其二)

闸空非有碍,水静为谁兴。

开闭偶然异,喧豗自不胜。

渊停初镜净,势转忽云崩。

脱隘尚容与,投深益沸腾。

玉山纷破碎,陈马急侵陵。

挟版千钧重,浮舟万斛升。

岸摇将落木,鱼困或投罾。

汹涌曾谁止,萧条远欲凝。

力争知必折,少待亦何能。

一发临流笑,微言早服膺。

形式: 排律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