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塞下曲》。从这四句话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壮情感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伏波惟愿裹尸还"表明诗人有着极其坚定的决心,即使战死沙场,也要将遗体带回故土。这不仅是对故土的深情怀念,更是对战争牺牲精神的一种颂扬。
"定远何须生入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边疆安全的重视。即使是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诗人也不希望活着返回内地,这份对国家警备的坚守和忠诚令人感动。
"莫遣只轮归海窟"这句表达了一种牺牲精神,即便是回到海岛之所,也不愿意单独生还。这里的“只轮”指的是船只,诗人宁愿与战友们共存亡,也不愿意留下一人返回。
"仍留一箭射天山"则是在表达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要将最后一箭射向天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誓言和决心。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忠诚不渝、直至生命终结。
整首诗通过强烈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战争题材抒情诗。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