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诸公登南楼啜新茶家弟出建除体诗诸公既和余因次韵

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珍。

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建康的美酒醇厚如九酿,配上八种珍贵的菜肴。
它能驱除湿热的烦恼,却与茶无缘相配。
满月仿佛从九天落下,紫色的脸庞闪烁着光芒。
一生被乳酪爱好者诽谤,我的怨气还未消散。
公正的评价让我赢得诗名,雅号彰显了我专注的精神。
手持甘甜的佛粥碗,感觉无与伦比。
唤醒了四周沉睡的人,我自愧不是尊贵的客人。
高楼上我与世隔绝,世间纷扰都不及这美酒。
成公正悠然长啸,欣赏着这如玉的美酒。
收杯时不必急切,还要再试试晴天的佳酿。
一开口便引来欢笑,这次的游宴值得常常回味。
闭上眼默默回味,助我期待梨枣丰收的春天。

注释

九酝:形容酒醇厚。
八品珍:指多种珍贵菜肴。
瘴:湿热之气。
酪奴:乳酪爱好者,此处含贬义。
凝神:专注,聚精会神。
甘露碗:比喻美酒。
等伦:同类中无比的。
嘉宾:尊贵的客人。
啸:长啸,表示豪放或悠然自得。
玉花:形容美酒清澈如玉。
晴天云:比喻好酒。
兹游:这次的游宴。
梨枣春:春天的梨枣丰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建康品尝九酝美酒的场景,伴随着八品珍肴,但诗人更偏爱茶,认为它能去除瘴气、驱散炎热,与茶更为亲近。他提到满月高挂,自己面容焕发,但曾遭受酪奴的误解,心中仍有未申之气。在品茗过程中,诗人感受到公诗的高雅,对茶的欣赏超越了一般层次。他分享甘露般的茶水,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愉悦,甚至打破了沉睡,成为聚会中的活跃分子。

诗人感慨高楼与世隔绝,一切世俗之事都不及品茶带来的乐趣。在成公的引领下,众人共享这如玉花般的茶香,诗人提醒大家慢慢品味,不要急于收杯,还要尝试晴天的云雾般的茶韵。最后,诗人笑言此次品茶之乐,值得时常回味,闭目回想,仿佛春天的梨枣丰收,增添了生活的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以及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难老堂周元翁家

城南乌声和且都,我识丈人屋上乌。

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

樊侯种梓用莫竭,丈人向来亦种德。

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

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形式: 古风

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

形式: 古风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

退之送穷穷不去,乐天待富富不来。

政须青山映白发,顾著皂盖争黄埃。

何如父子共一壑,庞家活计良不恶。

阿奴况自不碌碌,白鸥之盟可同诺。

三间瓦屋亦易求,著子东头我西头。

中间共作老莱戏,世上乐复有此不。

问梦膏肓应已瘳,归来归来无久留。

竹林步兵非俗流,为道此意思同游。

形式: 古风

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其二)

境空纳浩荡,日暮生泬寥。

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

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

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

门前谁剥啄,已逝不须邀。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