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孤独与寂寞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征战将士的思念之情。
“边霜昨夜堕关榆”一句,以霜雪覆盖的边关榆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氛围。霜雪通常象征着寒冷与孤寂,而边关则是军事要塞,常年戍守的士兵们在这里承受着严寒和孤独。
“吹角当城汉月孤”中,“吹角”指的是边塞上吹响的号角声,它不仅是军中用以传递命令或表示时间的工具,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诗人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在明月下孤独守望的情怀。
“无限塞鸿飞不度”一句,通过描写塞鸿(即北方的雁)无法越过边关的高大山脉,形象地表达了内心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这里的“无限”,既可理解为广阔无垠,也暗示着情感上的深沉与无尽。
最后,“秋风卷入小单于”则是对秋风在边塞小营(即小单于)中卷起尘土的描写,通过这种景象,诗人传达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感和边塞生活的艰苦。这里的小单于,是指军营中的小型宿营地,也强化了边塞生活的孤独与简陋。
总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景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他们艰苦生活状态的关注。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筦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