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寺粲公院新甃井

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

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

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僧房间的来往已经很久,常常一起观看露水的井台。
白色的石头环绕着新建的井壁,青苔依然覆盖在古老的栏杆上。
空瓶子旋转而下,长长的绳索在辘轳上盘旋。
心境因内心的纯净,泉水的源头显得格外清冷。
每当钟声响起,我便以此为乐,享受这悠闲安逸的日子。

注释

僧房:寺庙中的房间。
久:时间长。
露井:有露水的井。
白石:白色石头。
新甃:新建的井壁。
苍苔:青苔。
空瓶:空的瓶子。
宛转:旋转。
绠辘轳:井上的绞盘。
境界:心境。
心净:内心清净。
见底寒:清澈见底。
钟鸣:钟声响起。
灌顶:清凉的感觉。
闲安:悠闲安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庙宇中静心冥想的境况。开篇“僧房来往久,露井每同观”表达了僧侣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受,他们长时间居住于此,对院中的露水井也极为熟悉,常常与之相伴。

接下来的“白石抱新甃,苍苔依旧栏”则描绘了一个新的井泉被开凿出来的情景。白石可能是用来修建井的材料,而苍苔依旧栏,则表明时间的流逝并未改变周遭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空瓶宛转下,长绠辘轳盘”描述了僧侣取水时的画面。空瓶被缓缓地放入井中,而长绸(即绳索)在轮盘上辘轳出水,这些动作都显得非常平和、从容。

“境界因心净,泉源见底寒”则是对僧侣内心世界的描写。由于他们的心灵纯净无染,因此他们能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清幽,以及井泉之冷冽。

最后,“钟鸣时灌顶,对此日闲安”表现了僧侣在晨钟声中进行沐浴,洗涤尘埃,以达到心灵上的宁静与平和。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是最为闲适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僧侣日常修行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宗教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

云华满高阁,苔色上钩栏。

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堕叶和金磬,饥乌鸣露盘。

伊流惜东别,灞水向西看。

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万里番禺地,官人继帝忧。

君为柱下史,将命出东周。

歇马傍川路,张灯临石楼。

棱棱静疏木,濞濞响寒流。

榔叶四荒外,梅花五岭头。

明珠尉佗国,翠羽夜郎洲。

夷俗富珍产,土风资宦游。

心清物不杂,弊革事无留。

举善必称最,持奸当去尤。

何辞桂江远,今日用贤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罢吏今何适,辞家方独行。

嵩阳入归梦,颍水半前程。

闻道淮阳守,东南卧理清。

郡斋观政日,人马望乡情。

叠岭雪初霁,寒砧霜后鸣。

临川嗟拜手,寂寞事躬耕。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