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观互融显其机,十门不二荡其迹。
如月印水兮光入其微,如春在花兮香袭其裓。
是谓教庠之英,北峰之嫡。
描邈将来不如伊,从教大地无人识。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对中国古代教育和修行者的赞美。诗人以"三观互融"和"十门不二"象征智慧的交融与深入,形象地比喻教育的精微之处如同月光映照水面,春意盎然在花香中悄然显现。"教庠之英,北峰之嫡"赞誉这位法师为教育界的精英,直承正统,地位尊崇。最后两句"描邈将来不如伊,从教大地无人识"表达了对法师超凡品质的敬仰,即使他的才华难以描绘,也无需世人皆知,因为他已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智愚法师的敬仰和对其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面目严冷,狠气如云。撺掇翁木大,颠倒上树。
品藻果骂天,见地不亲。
咬牙啮齿,走石飞尘,鹫峰别有劫壶春。
以梵夹,对净瓶。一字不挂眼,常转如是经。
行脚祇参松源,早是信卜卖屋。
更说东山正传,大似老马嚼粟。
近人情,无面目,引得儿孙阿辘辘。
报恩尽力赞扬,也是鹭股割肉。
身槁如柴,眼明如电。衡鉴台岭,品藻山外之宗。
挥呵悟门,不堕文字之相。以讷为辩,以戒为碍。
横拈麈尾雨花倾,万象森罗俱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