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以梵夹,对净瓶。一字不挂眼,常转如是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愚所作的《药山和尚赞》。诗中描述了药山和尚修行的境界,他手持梵夹(佛经卷轴),面对净瓶,心无杂念,专注于佛法修炼。"一字不挂眼"意味着他的心灵清澈,对外界的一切干扰视若无睹,完全沉浸在经文的领悟之中。"常转如是经"则表达了他持之以恒地研习佛法,如同经筒不断旋转,永不停歇。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禅修者的专注与执着,以及对佛法的深入理解。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行脚祇参松源,早是信卜卖屋。
更说东山正传,大似老马嚼粟。
近人情,无面目,引得儿孙阿辘辘。
报恩尽力赞扬,也是鹭股割肉。
身槁如柴,眼明如电。衡鉴台岭,品藻山外之宗。
挥呵悟门,不堕文字之相。以讷为辩,以戒为碍。
横拈麈尾雨花倾,万象森罗俱鼎沸。
德腊俱高,孙枝益茂。
以勤俭苦节中兴隶业,以老气馀韵平视诸方。
眉棱垂雪,杖竹凝霜。
步趋有人兮清风可继,澹常古道兮劫外徜徉。
咿呜咿,那得知。寒酸看不上眼,手面移东换西。
拱良工手,破衲僧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