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杀生文

麟甲羽毛诸□类,秉性与我元无二。

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

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

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

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诫杀生文》以动物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生命平等与杀生罪孽的主题。诗人通过“麟甲羽毛诸□类”开篇,将所有生物置于同一平面上,强调它们与人类并无本质区别,都拥有生存的权利。接着,“只为前生作用愚,致使今生头角异”,以拟人的手法,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因果报应,指出人类的愚行可能导致生物形态的改变。

“或水中游,或林里戏,争忍伤残供品味”,描绘了生物在自然中的自由生活状态,与人类的残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形象地展现了动物面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助,进一步唤起读者的同情心。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强调了生命的宝贵与不可轻视,呼吁人们尊重生命。接下来的“残双贼命伤太和,□子劝妻誇便利”表达了对滥杀无辜的谴责,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道德,还会招致后世的惩罚。

“只知合眼恣无明,不悟幽冥毫发记”,警示那些无视生命尊严的人,他们的行为将在死后受到审判。最后,“命将终,冤对至,面睹阴官争许讳”,描绘了死亡与审判的场景,强调了因果报应的必然性。

“人□为兽兽为人,物里轮回深可畏”,总结了生命循环的复杂性,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避免陷入恶果。而“不杀名为大放生,免落阿毗无间地”则给出了正面的建议,鼓励人们采取慈悲为怀的态度,避免堕入地狱般的苦难。

整首诗通过动物的视角,深刻探讨了生命伦理与因果报应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道德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1)

李元礼(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莲赋附歌

荣华息,功名恻,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

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

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兮用有时。

何当婀娜花实移,为君含香藻凤池。

形式: 古风

观音大士神歌赞

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

号名七宝恪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

宝陁随意金鳌藏,云现兜罗银世界。

众玉装成七宝台,真珠砌就千花盖。

足下祥云五色捧,顶上飞仙歌万种。

频伽孔雀尽来朝,诸海龙王齐献供。

宝冠晃耀圆光列,缨络遍身明皈洁。

脸如水面瑞莲芳,眉似天边秋夜月。

绣衣金缕披霞袂,缥缈素服褊袒臂。

□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

红纤十指疑酥腻,青莲两目秋波细。

咽颈如同玉碾成,罗纹黛染青山翠。

朱唇艳莹齿排河,端坐昂昂劫几何。

化身百亿度众生,发愿河沙救鼻阿。

我惭我愧无由到,遥望观音拜赞歌。

大圣大慈垂悯念,愿舒金手顶中摩。

形式: 古风

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一)

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

问我居止处,大宅总林村。

胎息守五藏,气至骨成仙。

形式: 古风

道林养性歌二首(其二)

日食三个毒,不嚼而自消。

锦绣为五藏,身著粪扫袍。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