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
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
老拟归何处,闲应过此生。
江湖终一日,拜别便东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帝都长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情谊。开篇“帝里本无名,端居有道情”透露出诗人在繁华都市中保持清醒与独立,不为物欲所羁绊,内心有一种超然的宁静。
接着“睡魂春梦断,书兴晚窗明”描写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心境。春日的梦想已经破灭,但在深夜的寂静中,他仍旧对书籍充满热情,这反映出诗人的修养与学问。
“老拟归何处,闲应过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思考。随着年岁增长,他考虑到自己的晚年安身之地,以及如何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去度过余生。
最后两句“江湖终一日,拜别便东行”则描绘了一种无常与离别的情景。诗人似乎在告别朋友,也许是在告别曾经熟悉的环境,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场所,都带有一丝淡淡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的珍视。这是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
故园久绝书来后,南国空看雁去多。
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
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岂得有书名,徒为老帝京。
关中秋气早,雨后夜凉生。
沧海身终泛,青门梦已行。
秦人纵相识,多少别离情。
匹马西游日,从吴又转荆。
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馀晓露明。
良时不我与,白发向秦生。
白社思归处,青门见去人。
乡遥茂苑树,路入广陵尘。
海日潮浮晓,湖山雪露春。
犹期来帝里,未是得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