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即事

岂得有书名,徒为老帝京。

关中秋气早,雨后夜凉生。

沧海身终泛,青门梦已行。

秦人纵相识,多少别离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哪里能得到书的名字,只能在京都老去。
秋天的长安早早感受到凉意,雨后夜晚更是增添寒意。
我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漂泊不定,梦想已远离京城。
即使在秦地的人们相互认识,也难以避免频繁的离别之情。

注释

岂:怎么。
得:能够。
书名:书籍的名字,这里可能指代某种志向或追求。
老帝京:在京都度过老去的岁月。
关中:古代地区名,包括今陕西中部地区。
秋气早:秋天的气息来得早。
雨后:下过雨之后。
夜凉生:夜晚的凉意增加。
沧海:大海,比喻广阔的境遇或生活。
身终泛:身体终将漂泊。
青门:长安城东门,古时送别之地。
梦已行:梦境已经远去。
秦人:指长安一带的人。
纵相识:即使彼此认识。
别离情:离别的感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这座古都的怀念之情。开篇“岂得有书名,徒为老帝京”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曾经辉煌过、历史悠久的都市的无奈和感慨,因为它现在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了往日的荣耀,只是因为曾经是帝都而被提及。接着“关中秋气早,雨后夜凉生”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秋意,关中的秋天来得更早一些,雨后的夜晚更加显得清凉,给人一种凄清感。

在“沧海身终泛,青门梦已行”中,“沧海”常用来比喻广阔无垠的水域,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生涯如大海一般宽广而深远,而“青门”则是古代对京城的一种美称,梦已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城市的眷恋和不舍,但现实中的离别已经发生。最后,“秦人纵相识,多少别离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同僚、朋友之间因为离别而生的无限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荣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离别的感伤。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长安夜怀

匹马西游日,从吴又转荆。

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馀晓露明。

良时不我与,白发向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长安送友人东归

白社思归处,青门见去人。

乡遥茂苑树,路入广陵尘。

海日潮浮晓,湖山雪露春。

犹期来帝里,未是得闲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长安寓居寄柏侍郎

霜轻两鬓欲相侵,愁绪无端不可寻。

秦女红妆空觅伴,郢郎白雪少知音。

长亭古木春光老,太华青烟晚更深。

独向灞陵东北望,一封书寄万重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东渭桥晚眺

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

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

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