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安道学士知崇州

一麾轻去奉兰羞,共惜清贤岂易求。

筮易暗惊鸣鹤远,赋诗深望白驹留。

古来经纬心皆晓,闲处光阴发半秋。

长孺之才同吏隐,相宽频上海边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轻轻离去侍奉兰花,共同珍爱清雅贤良实不易寻觅。
占卜中暗自惊讶鹤鸣声遥远,写下诗篇深深期盼白驹能停留。
自古以来治国理政的心都明白,闲暇时光却已过去大半在秋季。
像长孺那样的才能与官场隐士无异,彼此宽容常常在海边楼阁相聚。

注释

一麾:一麾: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旗帜,象征权力和职位。
兰羞:兰羞:兰花,比喻高洁的品格。
清贤:清贤:清廉贤明的人。
岂易求:岂易求:不容易找到。
筮易:筮易:古代占卜的方法,如用蓍草。
鸣鹤:鸣鹤:象征高洁或远方的信息。
白驹:白驹:指时间,常用来形容光阴流逝。
留:留:留住,挽留。
经纬:经纬:治理国家的纲纪和措施。
光阴:光阴:时间。
发半秋:发半秋: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秋天已经过半。
长孺:长孺:汉代学者贾谊的字,这里借指有才华的人。
吏隐:吏隐:既有官职又似隐士的生活方式。
海边楼:海边楼:可能指实际的地点,也可能象征远离尘嚣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为好友吴安道学士即将赴任崇州而作,表达了对他的敬重与惋惜之情。首句“一麾轻去奉兰羞”,以“一麾”象征吴安道的轻装出行,暗示其才德出众,却被轻易调离;“兰羞”则借兰花比喻其高洁品质。次句“共惜清贤岂易求”,强调了吴安道的清廉贤能,表达对其难得人才的珍视。

第三句“筮易暗惊鸣鹤远”,通过占卜的意象,寓言吴安道的离去如同鸣鹤远飞,令人惊讶且难以挽留。第四句“赋诗深望白驹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深遗憾,希望他能如白驹般留下。

第五句“古来经纬心皆晓”,赞扬吴安道通晓政务,有经世济民的才能。第六句“闲处光阴发半秋”,感叹时光易逝,暗示吴安道在闲暇时分也未能多得享受,流露出对友人仕途奔波的同情。

最后两句“长孺之才同吏隐,相宽频上海边楼”,以“长孺”赞美吴安道的才华,同时表达出诗人希望他在崇州能像“吏隐”一样,既能尽职又能保持淡泊,两人之间的友情也体现在频繁的海边楼台相聚中,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识上人游金山寺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

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

疑师得仙去,白日上蓬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饶州董博士

番国英豪富鲁儒,同时举送起乡闾。

文章耻学扬雄赋,议论羞谈贾谊书。

喜得明珠三十六,恨遗壮士二千馀。

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真元二上人归吴中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

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

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

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黄灏员外

三十馀年交旧心,相逢那复议升沉。

卑飞尘土味诚薄,达宦风波忧更深。

自古荣华浑一梦,即时欢笑敌千金。

追陪未久还离索,早晚轩车重见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