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山

山压众峰首,寺占紫云顶。

西游金泉来,登山缓归轸。

昨暮下三峡,出谷已延颈。

山名高剑外,回首陋前岭。

跻攀困难到,赖此昼亦永。

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径引。

青霄屋万楹,下俯二川境。

玉垒连金雁,西轩列阡畛。

青城与岷峨,天际暮云隐。

少城白烟里,水墨澹微影。

江流一练带,不复辨渔艇。

东惭梓隘阙,右喜锦川迥。

磐陀石不转,枯蘖弄芒颖。

四更月未出,蕙帐天风紧。

客行弊帤垢,到此凡虑屏。

暂时方外游,聊惬素心静。

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薛绍彭游历云顶山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山压众峰首,寺占紫云顶”展现了山峰之高峻和寺庙的雄伟,犹如众星捧月。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西游金泉来,登山缓归轸”描述了诗人从西边的金泉而来,缓缓攀登,享受着登山的过程。

“昨暮下三峡,出谷已延颈”写出了诗人昨日傍晚穿越三峡,对即将到达的山峰充满期待。诗人感叹“山名高剑外,回首陋前岭”,表达了对云顶山之高的惊叹,以及对之前所走山路的谦逊。

“跻攀困难到,赖此昼亦永”表达了登山的艰辛,但因时间漫长,也显得更加悠然。诗人沿途欣赏“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径引”的美景,遥望“青霄屋万楹,下俯二川境”,感受到壮丽的自然风光。

“玉垒连金雁,西轩列阡畛”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壮观,而“青城与岷峨,天际暮云隐”则展现出青城山与岷峨的遥远与神秘。在“少城白烟里,水墨澹微影”中,诗人用淡墨画出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

最后,诗人感慨“江流一练带,不复辨渔艇”,江面如练,渔舟难觅,对比自己身处的清幽环境。他自谦“东惭梓隘阙,右喜锦川迥”,表示在美景面前,自己的居处显得狭小,而对锦川的广阔感到欣喜。

夜晚,“磐陀石不转,枯蘖弄芒颖”描绘了静谧的夜色,月亮尚未升起,只有松树在风中摇曳。诗人“四更月未出,蕙帐天风紧”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夜晚的寂静。在旅途中,诗人得以“客行弊帤垢,到此凡虑屏”,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享受内心的平静。

“暂时方外游,聊惬素心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的短暂解脱的满足。然而,他知道明日又要回归俗世,“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暗示着旅程的结束和生活的继续。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顶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地得到的心灵慰藉。

收录诗词(45)

薛绍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左绵山中多青松风俗贱之止供樵爨之用郡斋僧刹不见一本余过而太息辄讽通守晋伯移植佳处使人知为可贵东川距绵百里馀入境遂不复有晋伯因以为惠沿流而来至此皆活作诗述谢并代简师道史君

越王楼下种成行,濯濯分来一苇杭。

偃盖可须千岁干,封条已傲九秋霜。

含风便有笙竽韵,带雨偏垂玉露光。

免作爨烟茅屋底,华轩自在拂云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汉高帝试剑石

丰沛布衣吴芮客,回首咸秦坐悽恻。

漫随霸楚西道迁,未甘汉地山河窄。

随身三尺青龙子,曾断当涂素灵死。

手提岩上试秋水,大石迎风开披靡。

东归欲整堂堂阵,吴儿未足劳馀刃。

炎灵天启定中原,大言成事人方信。

君不见不侯飞将能射虎,误中他山犹饮羽。

形式: 古风

论笔砚间物

研滴须琉璃,镇纸须金虎。

格笔须白玉,研磨须墨古。

越竹滑如苔,更须加万杵。

自封翰墨卿,一书当千户。

形式: 古风

和米芾为梁唐不收慰问帖寄诗

圣贤尺牍间,吊问相酬答。

下笔或无意,兴合自妍捷。

名迹后人贵,品第分真杂。

前世无大度,危乱相乘蹑。

白发如莲帽,騧马似瓜贴。

触事为不祥,凶语弃玉躞。

料简纯吉书,乃有十七帖。

当时博搜访,所得固已狭。

于此半千岁,历世同灰劫。

真圣扫忌讳,尽入淳化箧。

巍巍覆载量,细事见广业。

唐人工临写,野马成百叠。

硬黄脱真迹,勾填本摹榻。

今惟典刑在,后世皆可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