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

莓苔点点路层层,此地分明胜概增。

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

青松鹤梦生秋吹,宝塔星华见夜灯。

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莓苔覆盖的小路曲折蜿蜒,这里景色优美,令人印象深刻。
天空中的楼阁和山上的寺庙,钟声和鼓声在云边回荡,僧人伴着月光修行。
秋风吹过,青松下仿佛有仙鹤做着梦,夜晚的灯光照亮了宝塔的星光华。
心中的尘世忧虑仿佛被洗净,我在石床上悠闲地倚靠着古老的藤萝。

注释

莓苔:覆盖着苔藓的小路。
胜概:优美的景色。
天上楼台:高耸入云的楼阁。
云边钟鼓:远处传来的钟声和鼓声。
鹤梦:如鹤般悠然的梦境。
星华:星光闪烁。
尘襟:心中的尘世烦恼。
石床:石头床榻。
古萝藤:古老的藤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谔的《读书台》,描绘了读书台周边清幽而富有禅意的景色。首句“莓苔点点路层层”,以莓苔和层层山路,展现出环境的静谧与古老。次句“此地分明胜概增”,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景致赞赏有加,认为其增添了非凡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运用了夸张和想象,将山中的寺庙描绘得如同仙境,钟鼓声和僧人的活动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宁静。诗人通过“青松鹤梦生秋吹,宝塔星华见夜灯”进一步描绘了秋风中松树下的梦境,以及夜晚塔顶灯火的璀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两句“消尽尘襟三万斛,石床閒倚古萝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读书于此能洗涤心灵,忘却世俗烦恼,自在地倚靠在古老的藤萝下的石床上,流露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读书台的清幽环境和诗人在此处的超然心境。

收录诗词(19)

谢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常寺

佛庐尘不到,客枕梦频惊。

淅淅山风响,纤纤隙月明。

烟云春渐暖,钟磬晓逾清。

踪迹奔驰里,飘浮愧此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会刘子东夜饮

夹江居民万家邑,朱楼碧瓦炊烟湿。

笋舆登顿渡飞桥,半曲春梁龙起蛰。

门前柳叶翻霜风,小驿旧是神仙宫。

平时对面不得语,一灯从容今夕同。

呼童急持酒为帚,扫尽閒愁那更有。

人生聚散无定期,但知胶漆情如旧。

君方游戏亲戎行,我亦酸寒尉溧阳。

弃家从官岂得已,相与望云思故乡。

形式: 古风

严隐君九龄适轩

陶公勋业在姑苏,扁舟归来春水湖。

张良亦从赤松子,抛掷兵閒黄石书。

平吴戮项本无事,所适定非真适意。

战酣人境强回头,晚乃逍遥脱尘累。

先生之适真天然,浩气养得归林泉。

一生袖却夺标手,名利过眼如云烟。

清风丈室数椽足,幕天席地月为烛。

径有幽花杖履香,窗延野竹缥缃绿。

天边白云不可呼,空中野鹤随所如。

延年美意复谁解,拂麈岸巾聊自娱。

松纹簟滑琉璃色,卧展南华书一帙。

先生之适真天然,不速还嗔叩门客。

形式: 古风

复朱晦庵

笑指长沙擅阃,来向吾乡假途。

一段忙中说话,无非孔孟工夫。

形式: 六言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