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二)

鹰案绝顶海风晴,乌免秋残夜并生。

铁锁石塘三百里,惊涛啮尽寄奴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苍凉的海景。"鹰案绝顶海风晴",开篇以鹰翱翔于高山之巅,海风拂面的开阔景象,展现出秋天的晴朗与辽阔。"乌免秋残夜并生",乌鸦和兔子在秋夜共存,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凄凉并存,暗寓岁月更迭。

"铁锁石塘三百里",诗人用"铁锁石塘"象征坚固的防御工事,绵延三百里,显示出古代边防的雄伟壮观。然而,"惊涛啮尽寄奴城",这句则转而描绘出惊涛骇浪不断侵蚀着这些防御设施,寄奴城(可能指某个边关要塞)的命运似乎岌岌可危,寓意着战争与自然力量的无情冲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边关的壮丽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稳固与自然威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三)

招宝塘倾水浅深,会骸山古家销沉。

都缘世上钱神贵,地下刘伶改姓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鸳鸯湖棹歌(其七十四)

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五)

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

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鸳鸯湖棹歌(其七十六)

郎牵百丈上官塘,客倚篷窗晚饭香。

黄口近前休卖眼,船头已入语儿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