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黄素小楷昌黎伯夷颂盖宋皇祐三年十一月在青社所书以遗京西转运使苏公舜元者也后二百四十年大兴李侯戡得此本于燕及南来守吴乃文正公乡里即访公子孙以畀之范氏喜而索诗为赠

有耳不听《下里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

天生灵物寄我体,可惜秽弃同埃尘。

清风百世希文老,一字流传今是宝。

谁知堂堂伯夷颂,曾借春晖发枯槁。

韩子也复英雄姿,冰寒斗峻馀文辞。

吹嘘自起北海隐,脍炙聊慰西山饥。

天荒地老精灵在,处处江湖红散彩。

青离孔氏忽自归,今遇龚侯如有待。

世情爱古兼爱奇,书奴满眼非吾师。

请君焚香盥手拜此帖,归洗人间儿女痴。

形式: 古风

翻译

耳朵不愿听那通俗歌曲,双手不愿书写世俗篇章。
生来神奇的事物寄寓在我身上,却被人遗弃如同尘土一般可惜。
清风千年难得像文老那样纯净,一字一句如今都如珍宝般流传。
谁能想到,堂堂的伯夷颂歌,也曾借助春光焕发生机。
韩子也有英雄气概,他的文章如冰寒而峻峭,充满文采。
他像北海的隐士自我吹捧,用文章来安慰西山的饥饿者。
天地虽久,精灵永在,世间各处都因他的文字而增添色彩。
孔子的青离忽然回归,今日遇见龚侯,仿佛有所期待。
世人既爱古又好奇,但满眼的书奴并非我的榜样。
请君焚香洗手,恭敬地拜读这封信,洗涤人间的儿女情长。

注释

耳:耳朵。
下里巴人:通俗歌曲。
手:双手。
剧秦美新:世俗篇章。
灵物:神奇的事物。
秽弃:遗弃。
希文老:像文老那样纯净。
流传:流传。
伯夷颂:伯夷颂歌。
春晖:春光。
韩子:韩子(指韩愈)。
冰寒斗峻:峻峭如冰。
吹嘘:自我吹捧。
北海隐:北海的隐士。
脍炙:佳肴。
西山饥:西山的饥饿者。
青离:孔子的著作。
龚侯:龚侯(指龚自珍)。
书奴:过度沉迷书籍的人。
吾师:我的榜样。
盥手:洗手。
人间儿女痴:人间的儿女情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赞美与感慨之作。诗人首先批评了那些忽视民间艺术和通俗文学的人,指出像《下里巴人》和《剧秦美新》这样的作品虽然被轻视,但其实蕴含着天赋的灵性。接着,诗人将范文正公(范仲淹)的黄素小楷《昌黎伯夷颂》视为稀世珍品,这幅字迹是他在皇祐三年创作,赠予苏舜元,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极高评价。

诗人提到伯夷颂曾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滋养,即使在艰难岁月中也能激发生机。他赞赏韩愈(韩子)的才华,认为其文章如同冰峰般峻峭,且能温暖人心。接下来,诗人感叹这些艺术瑰宝历经沧桑,依然在世间流传,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诗人还提到了青离孔氏(孔子的后裔)的回归,以及自己遇见龚侯时的期待,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他认为世人应该珍视古籍,而非盲目追求奇巧,同时呼吁人们以恭敬之心对待这些书法作品,以此洗涤世俗的浮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范文正公后代的敬意,希望他们能妥善保存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借此诗寄托了对后世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厚感情和对文化传承的热忱。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采藤行

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形式: 古风

雨中过泉教张子开(其一)

平生剡梦十八九,短策还经静者居。

一曲好溪山起处,数声疏雨雪初来。

形式: 七言绝句

俞光远父子归马岙兼托问讯故旧

君不见深山野马生龙驹,又不见荒林老鹰鸠作雏。

男儿似种世所少,俞郎三世成清儒。

祇今道路满尘土,大袖已觉妨奔趋。

提携逐食何足羡,羡子有策宁亲躯。

蠲符昼行鸡犬静,餐钱下岁鲑鱼须。

机神有馀自静重,蔚蔚老气生眉须。

高堂百客森冠裾,四座指点看明珠。

谁能对此心不动,归来转觉群儿愚。

峡南云深山气冷,今岁亦闻愁旱枯。

但怜四壁愈憔悴,傍人解笑吾人迂。

书来隔宿发梦寐,便买舴艋随僮奴。

山篱语喧听楖栗,晚阁妆罢悬蜘蛛。

暂违相见喜定剧,胜似朝夕趋庭隅。

因子此去传区区,先从贤翁到吾徒。

刘郎癯绝今更癯,香岩老人安稳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信府同知黄侯名其读书之室曰广居

隘夫护藩畛,得少便有馀。

达士心旷然,清明如太虚。

海岳陈鼎俎,羲驾走轩车。

唯诺无不行,尚怀豚与鱼。

嗟兹山城氓,憎长逮其胥。

好语朝索茅,怒攻昼攘裾。

侯来未数月,眉头笑舒舒。

退食扫一室,焚香展群书。

举头窗楹间,有榜揭广居。

力行守仁义,邹公不欺余。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