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闲书

吟情自觉都无趣,况复离居感物华。

厌读群书寻野径,闲收落叶煮山茶。

烧残寒菊花犹在,霜过香橙味转加。

因想前期重搔首,不堪秋思极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独自品味情感都觉得索然无味,更何况在异地他乡感受季节变换。
不再喜欢阅读群书,而是漫步在野外小径,悠闲地捡拾落叶用来煮山茶。
寒冷中残留的菊花依然盛开,霜降后香橙的味道更加浓郁。
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忍不住频频摇头,秋天的思绪让我难以承受,仿佛身处遥远的长沙。

注释

吟情:个人的情感。
自觉:自我感觉。
都:全部。
无趣:没有趣味。
况复:何况。
离居:分离居住。
物华:自然景物。
厌读:不喜欢阅读。
群书:众多书籍。
野径:野外小路。
闲收:悠闲地收集。
落叶:枯叶。
煮山茶:烹煮山茶。
烧残:烧剩下的。
寒菊:秋菊。
犹在:仍然存在。
霜过:霜降之后。
香橙:香气四溢的橙子。
味转加:味道更浓。
前期:过去的日子。
重搔首:频频摇头。
不堪:难以忍受。
秋思:秋天的思念。
极长沙:形容极其遥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秋晚闲书》,描绘了诗人秋日傍晚的闲适生活和内心感受。首句“吟情自觉都无趣”表达了诗人对吟咏诗歌已失去往日的兴趣,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接着,“况复离居感物华”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落寞,感叹自然景色虽美,却触动了离别的愁绪。

“厌读群书寻野径”写诗人厌倦了读书,选择漫步于野外小路,寻求片刻宁静。“闲收落叶煮山茶”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以煮茶为乐,享受秋天的静谧与自然馈赠。

“烧残寒菊花犹在,霜过香橙味转加”两句,通过描绘菊花虽经霜打仍傲然开放,以及香橙经过霜冻后味道更佳,寓言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因想前期重搔首,不堪秋思极长沙”表达了诗人回忆过去,因思念之情而无法自抑,甚至觉得连长沙(可能指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的秋思都太过强烈,令人难以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离居后的孤独、对自然的欣赏以及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荆南秋望

西风吹户牖,犹自客荆蛮。

积水浮秋汉,微阳淡远山。

蝉稀疏叶尽,雨歇片云闲。

何日忘簪绂,深居石室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独步高原上,依依动所思。

无人寻蕙径,落日满江湄。

楚泽晴芳处,秦川晚翠时。

此中兴废事,千古复谁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贻赵少府

夫君何感命,拾载困风尘。

薄宦须流落,孤吟更苦辛。

山寒泉易冻,边近草难春。

珍重常招隐,惭非孟子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人

客亭残照里,歌阕独南行。

芳草无断色,离人多别情。

远涂方不极,长笛更飞声。

莫动乡关念,徒令白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