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步高原上,依依动所思。
无人寻蕙径,落日满江湄。
楚泽晴芳处,秦川晚翠时。
此中兴废事,千古复谁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高原之上的景象,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依依动所思"一句,透露出诗人思绪纷飞,难以平静。接着,他感叹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境,只有落日余晖映照在江边,增添了孤独与寂寥的氛围。
诗人将目光转向远方,楚泽(泛指南方湿地)在阳光下散发出芬芳,秦川(泛指北方平原)则在傍晚时分显现出一片翠色。这两句通过空间转换,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色,也寓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的感慨。
最后,诗人感慨万千,提出这些历史的兴废之事,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理解?这句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以及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物,展现出寇准独特的诗风和个人情感。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夫君何感命,拾载困风尘。
薄宦须流落,孤吟更苦辛。
山寒泉易冻,边近草难春。
珍重常招隐,惭非孟子邻。
客亭残照里,歌阕独南行。
芳草无断色,离人多别情。
远涂方不极,长笛更飞声。
莫动乡关念,徒令白发生。
莺老计还失,负书归故乡。
杏园无近路,泽国有高堂。
白鸟迷幽浦,寒猿叫夕阳。
离怀休堕泪,春草正茫茫。
忽忆湖山景,沿流兴不穷。
孤舟将去夜,绝塞已来鸿。
白发前期近,沧川旧业空。
明时方道在,莫更学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