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二)

去年五月风飕飕,人在方瀛山上头。

见我飘然动行色,有诗因尔话离愁。

早知如许归仙速,悔不迟为几日留。

闻道先生归去日,千岩万壑正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去年五月,风声呼啸,我在方瀛山的顶峰。
看到我悠然离去的身影,你因此吟诗抒发离别的忧伤。
早知返回仙境如此迅速,我真后悔没有多停留几天。
听说先生归去的日子,正是千岩万壑中秋之时。

注释

去年五月:描述时间。
风飕飕:形容风声大。
方瀛山:地名,可能指具体的山。
飘然:轻盈的样子,形容离去的姿态。
行色:出行的神色或心情。
离愁:离别之愁。
归仙速:返回仙境快。
迟为:推迟做。
先生:对人的尊称,这里可能是诗人或对方。
归去日:离开的日子。
千岩万壑:形容山势险峻,众多的山谷。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去年五月风飕飕”,这里设置了一种淡远而又有些许感伤的情景,通过“风飕飔”来描绘出当时的氛围。诗人在方瀛山上,感受着那份凉爽和自由。

接下来的“人在方瀛山上头”,表明诗人正处于一片开阔之地,可以远眺四周,这种环境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一种解脱和宁静。

“见我飘然动行色,有诗因尔话离愁”,这里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触,面对美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诗意,同时也触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份离愁通过诗歌得到了一种宣泄。

“早知如许归仙速,悔不迟为几日留”,诗人表达出一种后悔之情,如果早知道朋友会这么快就离开,或许自己会选择多待些日子,以便能与朋友共度更多美好时光。

最后,“闻道先生归去日,千岩万壑正中秋”,则是对朋友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千岩万壑”和“中秋”的季节变化,来形容那份无法言说的寂寞与落寞之情。

整首诗通过山水、时节、人物三者之间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一)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栖霞

冷烟缠山腰,暗水冽石骨。

欲风松先鸣,未雨苔已滑。

洞前多琪花,洞里多紫霞。

高人得所栖,日永蒸胡麻。

形式: 古风

浙江待潮

秋空无尘雁可数,芦花蓼花满江渚。

夕阳影里高掀蓬,落叶声中更鸣橹。

六角扇起解热风,三杯酒为浇诗雨。

船头拔剑叫飞廉,潮花捲雪鱼龙舞。

形式: 古风

病起

我爱山水清,淘洗诗中俗。

朅来山水间,白昼卧茅屋。

天公知此癖,复还我以病。

病中玩山水,诗句觉愈胜。

我欲抱病吟,生怕病忽愈。

锢口莫汤药,静对山水语。

君看病中句,不特苦且清。

长如酒后时,雄吟畏酒醒。

行带琼台云,随风下山去。

回首山上庵,记在猿啼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