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赴凤翔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昔日繁华映长安,家家户户诗卷藏。
西方学问秦儒显,南宫新进汉臣忙。
赚得钱财仅买书,借屋多在药圃旁。
今日前往岐州去,生活微薄地势寒。

注释

往日:昔日。
动长安:使长安热闹。
首首:家家户户。
卷:诗卷。
里看:阅读。
西学:西方的学问。
已行:已经流行。
秦博士:秦代的博学之士。
南宫:朝廷官员。
新拜:新任命。
汉郎官:汉朝的官员。
得钱:赚得钱财。
祗了:仅仅。
还书铺:归还书铺。
借宅:借住房屋。
事药栏:侍弄药圃。
今去:今日前往。
岐州:地名,今陕西岐山一带。
生计薄:生活贫瘠。
移居:搬家。
偏近:靠近。
陇头:边远地区,这里指岐州。
寒:寒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送杨少尹赴凤翔》。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现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首首人家卷里看" 这一句描绘出一个场景:朋友在书籍中寻找知识和智慧,这里的“首首”形容朋友专注而勤奋的学习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与赞美。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官" 两句则写出朋友学业有成,仕途顺利。这里的“西学”、“秦博士”和“南宫”、“汉郎官”都是指古代著名的学府或官职,表明朋友已经取得了显赫的学术和政治成就。

"得钱祗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诗人似乎在通过还书和借房来维持生计,这里透露出一丝艰难和不得已的况味,同时“事药栏”也可能暗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或是对健康的关注。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即将离别前往岐州谋生的决心,并且因为经济拮据,所以不得不选择一个较为简陋的住处。这里的“陇头寒”既形容了环境的冷清,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之寒。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了友人学业与仕途的成功,以及诗人自身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样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杨少尹赴满城

官为本府当身荣,因得还乡任野情。

自废田园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旧游寺里僧应识,新别桥边树已成。

公事况闲诗更好,将随相逐上山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杨州判官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远使

扬旌过陇头,陇水向西流。

塞路依山远,戍城逢笛秋。

寒沙阴漫漫,疲马去悠悠。

为问征行将,谁封定远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远客

南原相送处,秋水草还生。

同作忆乡客,如今分路行。

因谁寄归信,渐远问前程。

明日重阳节,无人上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