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自己与黄莺结缘于大地,不让花朵充当媒人。
枝条细微似随雨断落,轻柔只因风儿裁剪。
最好是轻轻拂过华美的步障,不要遮挡了高耸的铜雀台。
灞陵边千千万万的柳树,在日暮时分诉说着离别的归来。

注释

自:自己。
莺:黄莺,一种鸟。
地:大地。
教:让。
花:花朵。
媒:媒人。
细:细致,这里指柳条的纤细。
应:似乎,好像。
和雨:随着雨。
断:断落。
轻:轻柔。
秪:只,仅仅。
爱:喜爱,此处指受…影响。
风裁:风的吹拂如同裁剪。
好:最好。
拂:轻轻掠过。
锦步障:华美的步道屏障,古代富贵人家的一种装饰。
莫:不要。
遮:遮挡。
铜雀台:古代著名建筑,这里代指美景或高处。
灞陵:地名,位于今西安东,以多柳著称。
千万树:形容柳树数量极多。
日暮:傍晚,天色晚。
别离回:在日落时分离,带着离愁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并通过对柳树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表明诗人心目中柳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自己情感的寄托,不需借助其他事物来传递自己的感情。"细应和雨断,轻秪爱风裁"则形象地描绘了柳枝在春雨和风中的柔软摇曳,显示出诗人对柳树生长状态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一句中,“好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而“莫遮铜雀台”则透露出一种开放的态度,不愿意将美丽的景致隐藏起来。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希望与自然直接交流的心愿。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中,“灞陵”指的是唐代的一个地方,此句通过对柳树数量的夸张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赞美之情。"日暮别离回"则是在描绘一幅黄昏时分与自然告别的情景,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生长环境和特性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我之间界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

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

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

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废宅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

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松江晚泊

树远天疑尽,江奔地欲随。

孤帆落何处,残日更新离。

客是凄凉本,情为系滞枝。

寸肠无计免,应只楚猿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武关

时来时去若循环,双阖平云谩锁山。

祗道地教秦设险,不知天与汉为关。

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闲。

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