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
细应和雨断,轻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并通过对柳树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表明诗人心目中柳树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自己情感的寄托,不需借助其他事物来传递自己的感情。"细应和雨断,轻秪爱风裁"则形象地描绘了柳枝在春雨和风中的柔软摇曳,显示出诗人对柳树生长状态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一句中,“好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而“莫遮铜雀台”则透露出一种开放的态度,不愿意将美丽的景致隐藏起来。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希望与自然直接交流的心愿。
"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中,“灞陵”指的是唐代的一个地方,此句通过对柳树数量的夸张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赞美之情。"日暮别离回"则是在描绘一幅黄昏时分与自然告别的情景,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生长环境和特性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我之间界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
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
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
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树远天疑尽,江奔地欲随。
孤帆落何处,残日更新离。
客是凄凉本,情为系滞枝。
寸肠无计免,应只楚猿知。
时来时去若循环,双阖平云谩锁山。
祗道地教秦设险,不知天与汉为关。
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闲。
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