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

二年征战剑山秋,家在松江白浪头。

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

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经历了两年的战场厮杀,正值秋季,剑山已寒,我的家在那松江边,浪花翻滚的地方。
边关的明月何时才能吸干我这游子的眼泪,营垒上终日升起的炊烟无时无刻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未来在辽阔的边疆该如何自处,我越发觉得在燕台的功名难以实现。
唯独羡慕那向南飞去的大雁,它能穿越风雨,飞往满是芦苇的小洲。

注释

二年:指征战的时间,两年。
征战:战争,军事行动。
剑山秋:形容战场的秋季,剑山可能指代险峻之地。
家在松江白浪头:松江,河流名,这里代指家乡;白浪头,波浪翻滚的地方,形容家的位置。
关月:边关的月亮,引申为远离家乡的景物。
乾客泪:乾,此处意为吸干,客泪指游子的眼泪。
戍烟:戍守之地的炊烟,象征着军营生活。
乡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辽堞:辽,遥远;堞,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这里指代边疆的防御工事。
何当下:如何应对当前的状况。
燕台:古代燕地的台阁,常用来代指为官或追求功名的地方。
不易酬:不容易实现或得到回报。
独羡:只羡慕。
南去雁:向南飞的大雁,雁常作为传递书信或归家的象征。
满天风雨:形容旅途中的艰难环境。
汀洲:水中小洲,常用于文学中描绘静谧或孤寂的场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兵在剑山秋天征战的场景,心中牵挂着家乡。开篇“二年征战剑山秋”即设定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隐含了战争的长久和艰辛。接下来的“家在松江白浪头”则是对远方家园的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松江、白浪,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中间两句“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表露了作者在边塞生活中的孤独和思念。月亮下,作者流下客旅途中的泪水,而军营里的烟火则是他乡愁的象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两句表达了对未来解放之日的渴望以及对于战事结束无期的忧虑。辽堞即边塞的城堡,其解放指的是战争的结束,而燕台则是古代京都长安的别称,酬在这里意味着报答或回归。诗人通过对比边塞与京城,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尾“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则是诗人对于南飞大雁的羡慕,以及面对恶劣天气中行军所体验到的艰辛。这里的大雁象征着自由和归乡,而“满天风雨到汀洲”则描绘了行军中的困顿。

整首诗通过战争与和平、离别与思念的对比,展现了一位边塞士兵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废宅

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

几树好花闲白昼,满庭荒草易黄昏。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松江晚泊

树远天疑尽,江奔地欲随。

孤帆落何处,残日更新离。

客是凄凉本,情为系滞枝。

寸肠无计免,应只楚猿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武关

时来时去若循环,双阖平云谩锁山。

祗道地教秦设险,不知天与汉为关。

贪生莫作千年计,到了都成一梦闲。

争得便如岩下水,从他兴废自潺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武牢关遇雨

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

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

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

惆怅家山远,溟濛湿翠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