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五)

渚蒲十里青,堤柳千丝直。

行路尚裹裘,忽忽徂春色。

暑寒有恒期,人事无能测。

鱼鸟独会心,忻然似相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淮泗河上,阅读高常侍的诗集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自然景物起笔,"渚蒲十里青,堤柳千丝直",展现出一幅清雅的水边风光图,青绿的蒲苇与挺直的柳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接着,诗人由自然景观转而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行路尚裹裘,忽忽徂春色"。即使在冬日里依然穿着裘衣,却也挡不住春天脚步的匆匆离去,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暑寒有恒期,人事无能测",诗人进一步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进行对比,指出自然现象有着固定的周期,而人世间的事态却难以预测,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最后,"鱼鸟独会心,忻然似相识",诗人通过鱼鸟与自己的心灵相通,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在纷扰的人世间,能够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共鸣的难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六)

伊昔东山贤,悠然眷迟暮。

常恐儿辈觉,悽其损欢趣。

富贵草露晞,勋猷春电䳱。

云胡不暂息,驰身傍荒戍。

潮水绝彭门,扬帆凌北固。

何必非故乡,区中本形寓。

况此游目馀,平生赏心处。

清川渺无穷,青山不知数。

客梦落遥天,浮云更盘互。

形式: 古风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七)

辞家一千里,圆景更弦望。

朝烟航济阴,落日宿汶上。

百川自东逝,千帆皆北向。

结发事明主,事左神益王。

眷兹行役艰,那能不恻怆。

未遂羽仪心,且逐江湖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八)

朝出乱帆前,暮落千山后。

十日溯春流,未离清济口。

忆初辞里门,不谓行当久。

方舟得旧知,春风共尊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九)

东风吹扁舟,日暮率西浒。

平生学操舟,未识修途苦。

齐鲁冬春交,河源方仰雨。

千里飞尘沙,经旬饮斥卤。

白鸥落遥湍,忧来时自数。

何当狎禽鱼,去作湖山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