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怀姚文洁黄崙发

黄权真快士,姚合擅诗篇。

一别春江上,重看明月员。

檐光摇短烛,香篆袅残烟。

此际知何处,清吟夜未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黄权真是个才情出众的人,姚合擅长写诗。
自从在春天的江边分别后,再次看到明亮的月亮升起。
屋檐下的光影摇曳着短小的蜡烛,香炉里的篆字烟雾袅袅。
此刻,我身处何方不得而知,只能独自在夜晚低声吟咏,难以入眠。

注释

黄权:指诗人黄权,形容他为才子。
快士:才思敏捷的人。
姚合:另一位诗人。
擅:擅长。
诗篇:诗歌作品。
一别:一次分别。
春江:春天的江面。
明月员:明亮的月亮。
檐光:屋檐下的光线。
短烛:短小的蜡烛。
香篆:篆刻图案的香料。
袅:缭绕。
残烟:即将燃尽的烟雾。
此际:此时此刻。
知何处:不知身在何方。
清吟:低声吟诵。
夜未眠:夜晚无法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怀念旧友的场景。诗人通过月光与自然界的交响,表达了对远方朋友姚合和黄权的思念之情。

"黄权真快士,姚合擅诗篇" 一句直接点出了两位朋友的特长,黄权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而著称,而姚合则在诗歌创作上颇有建树。

"一别春江上,重看明月员" 这两句表达了自从分别那天起,至今夜再次抬头望向同一轮明月的心情。这里的“春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泛指分离时的水乡,而“明月”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不变。

"檐光摇短烛,香篆袅残烟" 描述了室内昏黄的灯光与户外月光交织,以及炉火中散发出的香气和淡淡的烟雾。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夜晚氛围。

"此际知何处,清吟夜未眠" 这两句诗人通过提问“此际知何处”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所在之地的好奇和思念,同时“清吟夜未眠”则透露了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睡,只能通过吟咏古诗来慰藉自己。

整首诗语言醇熟,意境幽深,展现了诗人在月下独自徘徊时的心境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友情和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184)

吴敬梓(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木,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 字:敏轩
  • 号:粒民
  • 籍贯:安徽省全椒
  • 生卒年:1701—1754年

相关古诗词

村舍雀二首(其一)

衔书授箓也休论,栖宿犹堪傍市门。

何事空村来啄粟,可知挟弹有王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

江海分飞二十春,重论前事不堪闻。

主忧臣辱谁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

金紫满身皆外物,雪霜垂领便离群。

鹤归华表望不尽,玉笥山头多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黄秀才姑孰辟命

世乱离情苦,家贫色养难。

水云孤棹去,风雨暮春寒。

幕府才方急,骚人泪未乾。

何时王道泰,万里看鹏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黄梅江明府

封疆多难正经纶,台阁如何不用君。

江上又劳为小邑,箧中徒自有雄文。

书生胆气人谁信,远俗歌谣主不闻。

一首新诗无限意,再三吟咏向秋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