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收仲寺丞挽诗(其三)

华屋平生处,伤心事已非。

綵衣方共乐,宝剑忽双飞。

漫说乘鸾去,终期化鹤归。

长年知有泪,感慨一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一生居住的华丽房屋,如今却满含悲伤,不再是往日模样。
穿着彩衣正欢笑时,突然发现心爱的宝剑已分飞两旁。
别再说什么乘坐鸾鸟远去,只愿最终能化作仙鹤归来。
长久以来心中积攒的泪水,此刻不禁感慨万分,沾湿了衣裳。

注释

华屋:豪华的房屋。
平生处:一生居住的地方。
伤心事:令人悲伤的事情。
已非:已经改变。
綵衣:彩色的衣服。
共乐:一起欢乐。
宝剑:珍贵的剑。
忽双飞:突然分开。
漫说:别说。
乘鸾去:乘坐鸾鸟远行(古代神话中鸾鸟为仙鸟)。
终期:最终期望。
化鹤归:化作仙鹤归来。
长年:长久以来。
知有泪:知道会有泪水。
感慨:感慨万千。
沾衣:沾湿衣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为悼念丁收仲寺丞而作,表达了对故友离世的深深哀痛和对过往共同生活的怀念。首句“华屋平生处”描绘了丁收仲生前居住的华丽房屋,暗示了他曾经的显赫地位或美好生活。然而,“伤心事已非”则揭示了如今人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

“綵衣方共乐”回忆起与丁收仲一同穿着华丽的衣服共享欢乐的日子,紧接着“宝剑忽双飞”以宝剑比喻丁收仲的突然离世,形象地表达了对他的突然离去感到震惊和失落。“漫说乘鸾去”中的“乘鸾”常指仙人乘坐鸾鸟升天,这里暗指丁收仲的去世,而“终期化鹤归”则借典故表达对死后灵魂归来的期盼,但又带有无法挽回的哀伤。

最后两句“长年知有泪,感慨一沾衣”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因丁收仲的离世而饱含的泪水,每次想到都会感慨万分,泪水不自觉地打湿衣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和失去挚友的无尽哀思。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丁收仲寺丞挽诗(其一)

元祐名卿后,甘盘旧学臣。

肯堂真有子,论世岂无人。

仕至二千石,年垂八十春。

哀荣子毋憾,全福更谁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十月十六日发南昌下半月过建康便风顺流日行二百里舟人云未有如此速者

钟陵一水下金陵,轻舸何劳半月程。

千里快风冲雪浪,一天寒日弄霜晴。

天公有意如相念,川后安流自不惊。

料得还家时节近,买羊沽酒互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不寐

独卧虚斋百念衰,枕边犹有数枝梅。

青灯看尽愁肠断,画角吹残旅梦回。

发为忧时浑欲雪,心存报国未全灰。

功名蹭蹬身先老,那更骎骎急景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丐祠得请喜而有作示介卿(其二)

人心轻万仞,吾志在兼山。

知止今真止,求閒复得閒。

天应念衰病,人免笑痴顽。

二老风流在,何妨日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