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其三)

谪官似我无归计,落第怜渠有屈声。

握手天涯同一笑,倚门岁晚不胜情。

黄冈俯仰成陈迹,白首蹉跎畏后生。

归去且安南巷乐,莫看歌舞醉长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被贬谪的官员像我一样没有归乡的打算,落榜之人让我同情他们的委屈之声。
在遥远的地方相握而笑,年末时倚门而立,心中感慨万千。
曾经在黄冈的生活已成为过去,年老一事无成,对后辈的崛起感到畏惧。
回去吧,享受南巷的宁静生活,不要沉溺于歌舞和漫长的夜晚。

注释

谪官:被贬谪的官员。
归计:归乡的打算。
落第:科举考试落榜。
怜:同情。
屈声:委屈的声音。
天涯:遥远的地方。
岁晚:年末。
不胜情:难以承受的情感。
黄冈:地名,指作者所在地。
陈迹:过去的经历或遗迹。
蹉跎: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南巷:指安静的住所。
歌舞:歌舞娱乐。
醉长檠:沉迷于长夜的宴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目为《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其三)》。诗人以自身的贬谪经历和落第者的共鸣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首句“谪官似我无归计”揭示了诗人被贬谪后的无奈和迷茫,没有返回故乡的打算。第二句“落第怜渠有屈声”则表达了对同样遭遇挫折的朋友的同情,他们因科举落第而感到委屈。

接下来,“握手天涯同一笑”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困境中相知相惜,共度艰难的场景,展现出友情的力量。“倚门岁晚不胜情”则流露出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伤。诗人回忆过去在黄冈的生活,如今已成往事,不禁感叹“白首蹉跎畏后生”,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自己落后于年轻的后辈。

最后两句“归去且安南巷乐,莫看歌舞醉长檠”劝慰友人,尽管处境不佳,也应珍惜眼前简朴的生活,不必过于沉溺于世俗的享乐,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又有对朋友的关怀,展现了苏辙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理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太白山下早行题崇寿院

山下晨光晚,林梢露滴升。

峰头斜见月,野市早明灯。

树暗犹藏鹊,堂开已馔僧。

据鞍应梦我,联骑昔尝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次韵子瞻延生观后山上小堂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帝子莫归人不见,微风细雨自开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次韵子瞻有美堂夜归

饮阑钟虡欲移轩,香雾犹残金博山。

明月飞来松岭外,游人散落马蹄间。

城严画鼓初传角,路暗山花自落鬟。

清境暂时都不见,夜深人尽始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