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酬太师相公

相国推心本至平,欲使萧艾作兰馨。

孤根易变终微贱,美泽难沾漫晦冥。

楚客尝闻纫若若,王孙谁复顾青青。

东风已与生成足,不敢希蓂在帝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宰相真心本出于公正,希望让杂草变为芬芳的兰花。
根基孤单容易改变,最终只能保持卑微低贱,美好的恩泽难以触及,只能在阴暗中度过。
楚地的游子曾听说,即使柔弱也能坚韧如斯,公子王孙又有谁还会关注那青翠的草木。
春风已经赋予了足够的生命力,我不敢奢望在帝王的殿堂中获得赞誉,就像蓂荚草一样。

注释

相国:宰相。
推心:真心。
至平:出于公正。
萧艾:杂草。
兰馨:芬芳的兰花。
孤根:根基孤单。
微贱:卑微低贱。
晦冥:阴暗。
纫若若:坚韧如斯。
王孙:公子王孙。
生成:生命力。
希蓂:奢望赞誉。
帝庭:帝王的殿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题为《依韵和酬太师相公》。诗中,诗人以“相国推心本至平”起笔,赞扬了相国的仁心平和,如同对待草木一般,希望能让那些原本平凡或微贱的事物也能展现出美好的品质。接下来,诗人通过“孤根易变终微贱,美泽难沾漫晦冥”,暗示了即使根基薄弱或环境艰难,也希望能得到润泽,焕发出生机。

“楚客尝闻纫若若,王孙谁复顾青青”一句,借用了楚辞中的意象,表达了对贤者如楚客般坚韧不拔的怀念,以及对当今社会中忽视美德的忧虑。最后,“东风已与生成足,不敢希蓂在帝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认为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恩赐,不再奢望更高的地位,只愿保持谦逊,不求显赫。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公正无私的领导者,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和对个人品格的坚守,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酬邵不疑见答

君才若巨贾,既富仍深藏。

遂兼碌碌贫,共处安可量。

滔滔大泽陂,渺漫入幽荒。

徒欲穷端倪,凭高何相望。

一日以文绣,被此粪土墙。

门徒三千人,起予唯卜商。

薄言昧纤悉,怀忧思萱忘。

美璞委彫琢,以未知我详。

但念故时朋,所乐来远方。

慎勿以名使,取败非相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

冬日晴且暖,林塘思净居。

往兴都未尽,遂经韩氏庐。

韩氏兄弟贤,各各趋义涂。

吾侪与之游,何异田苏俱。

经疑反此质,学陋惭无馀。

况兹诸少年,高论倾国都。

以及治民术,纵横无所拘。

又涉方外说,于道曾不殊。

诗评杜兼李,字法褚与虞。

啜茗岂非好,啖栗强为娱。

久厌官局检,聊休体质舒。

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

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所赖存泛爱,未以我为愚。

持归接士论,颇亦类贩沽。

复联长诗来,味若餐琼腴。

其辞多自损,似欲大厥誉。

颜子乃庶几,仲尼称弗如。

不厌会遇频,云龙实相须。

最和蹑麟趾,举步未敢渝。

形式: 古风

依韵和僧说上人见访

客从东国来,山云犹在屦。

是时正穷腊,雁落溪阴暮。

投宿古城隅,雪迷松下路。

衣楮足兰荃,相过宁厌屡。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依韵和僧说夏日闲居见寄

城郭非清凉,山僧抱微疾。

又况三伏时,当兹一禅室。

炎飙正烁烁,溪水徒瑟瑟。

唯咏冰雪辞,可以销夏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