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阁

秘殿临轩日,和銮返正年。

两班文武盛,百辟羽仪全。

霜漏清中禁,风旗拂曙天。

门严新勘契,仗入乍承宣。

玉几当红旭,金炉纵碧烟。

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钿。

言动挥毫疾,雍容执簿专。

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礼有鸳鸾集,恩无雨露偏。

小臣叨备位,歌咏泰阶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深宫殿堂面对轩窗,皇帝回归正位之年。
文武官员众多繁盛,百官仪仗齐整完整。
皇宫内戒备森严,清晨的风旗飘扬在天边。
宫门严谨,新近审核完成,仪仗队入内,初受圣命传达。
玉制几案置于朝阳下,金炉中香烟袅袅上升。
面对君王,我作为执法官,恭敬陈述,引领妃嫔出宫。
言辞举止迅速而有力度,从容不迫地执行文书事务。
晴朗的寿山如云雾般缭绕,清新的气息温暖绵延。
礼仪如同鸳鸯群集,皇恩浩荡,普照众生,无偏颇。
我这个微臣有幸在此,于泰阶之前歌颂这盛世景象。

注释

秘殿:深宫秘殿。
临轩:面对轩窗。
和銮:皇帝的车驾。
正年:回归正位之年。
两班:文武官员。
百辟:百官。
霜漏:宫廷计时器。
鸳鸾:比喻吉祥的鸟,此处象征皇家恩宠。
叨备位:谦虚说法,表示自己任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朝廷典礼场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当时宫殿内外的繁华与庄重,以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的壮观气势。

“秘殿临轩日”和“霜漏清中禁”两句,通过对时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神圣的氛围。轩辕即帝王坐于殿上的样子,而霜漏则是古代计时用的工具,这里用来形容早晨的清冷和宫廷的禁地。

“两班文武盛”、“百辟羽仪全”显示了朝堂上文武官员的齐聚与他们装饰华丽的朝服。"门严新勘契,仗入乍承宣"则透露出一种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可能是在进行某种重要的典礼或者议事。

“玉几当红旭,金炉纵碧烟”描绘了宫内的奢华与祥瑞之象。玉几即用玉石制成的桌子,红旭指的是朝阳的光辉;金炉则是用于熏香的器具,纵碧烟形容香气袅袅升腾。

“对扬称法吏,赞引出宫钿”表明诗人对于执法公正的官员给予高度评价,并且这些官员从皇宫中出来时受到人们的赞誉。"言动挥毫疾,雍容执簿专"则展示了诗人自身作为一个文人,在这样的场合中的从容与专注。

“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用来形容大自然的美好和春日的温暖,与前面的宫廷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礼有鸳鸾集,恩无雨露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恩泽普及的赞扬。

最后,“小臣叨备位,歌咏泰阶前”展示了诗人作为一个小官在这样的盛大场合中的谦卑与激动之情。诗中多次出现“称”、“赞”、“歌咏”等词汇,表明诗人对于这场面试的高度认同和欣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官僚政治生活的壮丽。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情感态度和对于理想政权的向往。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丞相孟夏祗荐南郊纪献十韵

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

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

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

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

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

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

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

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

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光化戊午年举公见示省试春草碧色诗偶赋是题

苌弘血染新,含露满江滨。

想得寻花径,应迷拾翠人。

窗纱迎拥砌,簪玉妒成茵。

天借新晴色,云饶落日春。

岚光垂处合,眉黛看时嚬。

愿与仙桃比,无令惹路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华山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

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

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

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

澹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

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

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

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回銮

妖星沈雨露,和气满京关。

上将忠勋立,明君法驾还。

顺风调雅乐,夹道序群班。

香泛传宣里,尘清指顾间。

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

晓渭行朝肃,秋郊旷望闲。

庙灵安国步,日角动天颜。

浩浩升平曲,流歌彻百蛮。

形式: 排律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