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金山寺僧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

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山寺周围风浪起伏,钟声悠扬直至渔舟。
此地与师父久别,远方的思念无法传递。
月光干扰了静谧的烛光,鸟鸣响应着幽深的禅意。
已经领悟不变之真理,心如死灰却不应如此。

注释

风涛:风浪。
匝:环绕。
山寺:建在山中的寺庙。
磬韵:钟声的韵律。
达:达到,传至。
渔船:捕鱼的船。
此处:这里。
别师:与师父告别。
久:很长时间。
远怀:远方的思念。
无信传:没有书信传递信息。
月华:月光。
妨:干扰。
静烛:静谧的烛光。
鸟语:鸟的叫声。
答:回应。
幽禅:幽深的禅意。
已见:已经领悟到。
如如理:不变的真理,佛法中指事物本质不变的原理。
灰心:心如死灰,失去热情或希望。
应不然:不应该这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超脱的宗教生活氛围。开篇“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两句,以风和声响为背景,将听觉感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山中寺庙的静谧图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僧侣的思念之情。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与金山寺僧侣之间的情谊长存,但却因为距离遥远而无法得到消息,这种隔绝造成了一份深深的相思之情。

接着,“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两句,以月光和鸟鸣为素材,将视觉与听觉交织在一起,再次强调了寺庙中那种宁静而神圣的气氛。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最后,“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的顿悟,以及对于世间纷扰的超脱与放弃。这里的“如如理”是指佛教中的真理或道理,而“灰心”则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僧侣的思念,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超脱与内在安宁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除夜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除夜

永怀难自问,此夕众愁兴。

晓韵侵春角,寒光隔岁灯。

心燃一寸火,泪结两行冰。

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

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

虽云智惠生灵府,要且功夫在笔端。

泼处便连阴洞黑,添来先向朽枝乾。

我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哭江西处士陈陶

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