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哭江西处士陈陶》。从诗的内容来看,方干在吊唁好友陈陶之死,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朋友生前品格的怀念。
首句“寿尽天年命不通”,说明陈陶英年早逝,其生命如同断线一般,没有得到正常的延续。"钓溪吟月便成翁"则是说陈陶在世时,常于钓溪之畔吟咏明月,这一行为已然成了他的人生写照。
接下来的两句“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表达了对陈陶品行的赞美。"挂剑"和"藏书"都是形容其人格之高尚,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文雅的一面。
"巢父精灵归大夜"一句,则是在说陈陶的精神归于自然,他那清明的灵魂在夜色中与宇宙融为一体。紧接着“客儿才调振遗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要继承和发扬好友遗留下来的艺术精神。
最后两句"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则是在说南华子(庄周)所说的道理,是要求一切事物都应该达到和谐统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陈陶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本质上平等看待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含蓄,意境深远,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有对生命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索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才高登上第,孝极殁庐茔。
一命何无定,片言徒有声。
故园花自发,新冢月初明。
寂寞重泉里,岂知春物荣。
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
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
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
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
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
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