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西处士陈陶

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寿命终结天年已尽,隐居溪边吟月度日便成了老翁。
虽说他像古人那样墓前挂剑以明志,但也像藏书于壁的雅士般恬淡。
巢父般的高洁之魂归于永恒的长夜,门客之才情风范犹能振奋遗留的古风。
《南华经》中的至理教导我们应万物齐一,生与死本不应有区别对待。

注释

寿尽天年:指自然寿命结束。
命不通:命运无法延续,指死亡。
钓溪吟月:在溪边钓鱼、月下吟诗,形容隐居生活。
成翁:变成老人,这里指进入老年状态。
虽云:虽然说。
挂剑来坟上:典故,比喻不忘旧情或信守承诺,这里指保持高洁之志。
亦:也。
藏书在壁中:把书籍藏在墙壁之中,比喻学识丰富而不外露。
巢父:古代隐士,象征高洁不群。
精灵:灵魂,这里指高尚的精神。
大夜:永久的长眠,即死亡。
客儿:指有才华的门客或文人。
才调:才华和风度。
振遗风:振奋、传承过去的风气或精神。
南华至理:《南华经》即《庄子》,其中的深刻道理。
齐物: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生死:生存与死亡。
无异同:不应有不同对待,应视为同一。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哭江西处士陈陶》。从诗的内容来看,方干在吊唁好友陈陶之死,表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朋友生前品格的怀念。

首句“寿尽天年命不通”,说明陈陶英年早逝,其生命如同断线一般,没有得到正常的延续。"钓溪吟月便成翁"则是说陈陶在世时,常于钓溪之畔吟咏明月,这一行为已然成了他的人生写照。

接下来的两句“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表达了对陈陶品行的赞美。"挂剑"和"藏书"都是形容其人格之高尚,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文雅的一面。

"巢父精灵归大夜"一句,则是在说陈陶的精神归于自然,他那清明的灵魂在夜色中与宇宙融为一体。紧接着“客儿才调振遗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要继承和发扬好友遗留下来的艺术精神。

最后两句"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则是在说南华子(庄周)所说的道理,是要求一切事物都应该达到和谐统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陈陶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死亡本质上平等看待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含蓄,意境深远,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有对生命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索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哭胡圭

才高登上第,孝极殁庐茔。

一命何无定,片言徒有声。

故园花自发,新冢月初明。

寂寞重泉里,岂知春物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哭秘书姚少监

寒空此夜落文星,星落文留万古名。

入室几人成弟子,为儒是处哭先生。

家无谏草逢明代,国有遗篇续正声。

晓向平原陈葬礼,悲风吹雨湿铭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哭喻凫先辈

日夜役神多损寿,先生下世未中年。

撰碑纵托登龙伴,营奠应支卖鹤钱。

孤垄阴风吹细草,空窗湿气渍残篇。

人间别更无冤事,到此谁能与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绝顶无烦暑,登临三伏中。

深萝难透日,乔木更含风。

山叠云霞际,川倾世界东。

那知兹夕兴,不与古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