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十首(其七)山有樵

东山有樵,采薪翘翘。西山有樵,刈薪萧萧。

南山有樵,束薪百条。北山有樵,负薪逍遥。

薪之槱之,暮暮朝朝。行歌相答,出入相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樵夫劳作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诗人以“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四座山为背景,展现了不同方位的樵夫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采薪”,或“刈薪”,或“束薪”,或“负薪”,各自忙碌于山林之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劳动画面。

“薪之槱之,暮暮朝朝”一句,将柴火的准备过程与时间的流逝巧妙结合,暗示着樵夫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而“行歌相答,出入相招”则描绘了他们在劳作之余,通过歌声相互交流、彼此鼓励的温馨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樵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情之美,表达了对简单而充实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空山十首(其八)山有牧

东山有牧,驱牛出屋。西山有牧,驱羊入谷。

南山有牧,青峰是逐。北山有牧,白云可宿。

牧子相邀,牛羊相目。牧兮归来,牛羊满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屋]韵

空山十首(其九)山有蝉

幽山之内,尔声最宜。响流千谷,心同一枝。

居高闻远,应节鸣时。韵繇天纵,清畏人知。

已洁其身,仍蜕其皮。秋风欲至,尔独何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空山十首(其十)山有客

有客有客,空山杖策。索彼清幽,位我虚白。

手制烟霞,心鍊天石。日月不淹,时光易掷。

愁闻稽啸,懒为谢屐。有客瞿瞿,分阴自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

七月十四立秋雨后望月二首(其一)

天涯秋色自堪愁,摇落馀心尚可求。

细挹炎光千嶂雨,渐嘘爽气万波流。

每依云树同猿鸟,漫拟星槎共女牛。

不是羁人多远意,三年穷海愧淹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