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

壶中开白日,雾里捲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

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形式: 排律

翻译

在半山腰遇到仙人驾驭,清晨独自采摘灵芝。
壶中展现白昼景象,雾中卷起红色旗帜。
猿鸟知晓归途,松萝见证相聚的时刻。
鸡鸣声穿越深洞遥远,鹤鸣报告回家的消息却迟缓。
童子悠闲地驱赶石头,樵夫愉快地观看下棋。
仿佛在醉酒后拜别,又似在梦境中告别。
大海彼岸难以触及,人间世事更加令人困惑。
我甘愿在风尘中孤独终老,只与山水相伴思念。
渴望得到炼丹的秘诀,愿在流沙中永远等待师尊。

注释

半岭:半山腰。
逢:遇到。
仙驾:仙人的车驾。
清晨:早晨。
独:独自。
采:采摘。
壶中:壶内。
开:展现。
白日:白昼。
雾里:雾中。
朱旂:红色旗帜。
猿鸟:猿猴和鸟类。
归路:归途。
松萝:松树和藤萝。
洞远:深洞遥远。
鹤语:鹤鸣。
依稀:模糊不清。
醉后:醉酒后。
恍惚:迷糊。
接:接触。
益:更加。
自疑:自我怀疑。
风尘:世俗尘埃。
山水:自然山水。
相思:思念。
烧丹诀:炼丹秘诀。
流沙:沙漠。
待师:等待师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终南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充满了对道法修炼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捲朱旂。" 这几句通过描写隐者在山中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逢仙驾"暗示了诗人对道家修炼成仙的追求,而"清晨独采芝"则显示了一种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愿望。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这些句子通过对山中动物行为的观察,展现了隐者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和顺应,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这里通过描写山中的童子和樵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道法修炼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长生之道,并且永远留在这片山水之间。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在终南山中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长生不老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

妾本舟中客,闻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叹,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欢被,同为交颈禽。

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侍婢奏箜篌,女郎歌宛转。

宛转怨如何,中庭霜渐多。

霜多叶可惜,昨日非今夕。

徒结万里欢,终成一宵客。

王敬伯,渌水青山从此隔。

形式: 乐府曲辞

感兴

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慈恩寺怀旧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暖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全真,郤公况重臣。

唯应抚灵运,暂是忆嘉宾。

存信松犹小,缄哀草尚新。

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形式: 古风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

庞眉一居士,鹑服隐尧时。

种豆初成亩,还丹旧日师。

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紫葛垂苔壁,青菰映柳丝。

偶来尘外事,暂与素心期。

终恨游春宫,同为岁月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