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

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

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

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

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

上论迁谪心,下说离别肠。

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

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

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

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

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

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

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

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永寿寺中交谈,分手于新昌坊北。
回来流了几行泪,悲伤的是你的事情而非你本人。
漫长的蓝田之路,你离去后音讯全无。
估计你现在的位置,已经过了商山北面。
昨夜云朵散开,千里之地共赏同一轮月色。
清晨醒来梦见你,应该是你想我了。
梦中握着你的手,问你近况如何。
你说非常想念我,却无人可以寄信。
醒来还没来得及说话,敲门声已咚咚响起。
说是商州的使者,送来你的一封信。
在床上猛然惊醒,匆忙穿戴好衣裳。
打开信封看到你的亲笔信,一纸共十三行。
上面谈论被贬的心境,下面说到离别的愁肠。
心意还未完全表达完,来不及寒暄近况。
这封信是昨晚写的,那时夜宿在商州东面。
独自对着孤灯坐着,身处阳城的山馆之中。
夜深写信完毕,山间的月亮已向西倾斜。
月光下有什么呢,只有一树盛开的紫桐花。
桐花半落的时候,我在高架通道上深深思念你。
信的背后还附有写给我的桐花诗。
桐花诗共有八韵,情思多么深厚。
以我今日的心情,回忆你那个夜晚的心意。
一封信读了三遍,每一句都反复吟诵。
珍视这八十字的信,每个字都如同金子般珍贵。

注释

永寿寺:古代的一座寺庙名。
新昌坊: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是城市的坊市。
蓝田路:蓝田,地名,这里指道路。
商山:位于陕西省的一座山。
手札:手写的书信。
迁谪:古代指官员被贬谪。
阳城山馆:阳城,地名,山中的馆舍。
复道:古代的一种建筑,多层的通道。
桐花诗:以桐花为主题的诗作。
一何深:多么深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和书信往来的温馨场景。诗中通过“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哀伤,而“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精神相通。梦境中的交谈和书信的往返,是诗人情感寄托的手段,也是表达思念之深的方式。“心肠都未尽,不暇叙炎凉”一句,透露出诗人欲言又止的情怀。

在“云作此书夜,夜宿商州东。独对孤灯坐,阳城山馆中”这几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而“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则描绘了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景象,并以此作为寄托情感的载体。

诗中的最后一段“珍重八十字,字字化为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书信的珍视,以及文字背后的深厚情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刻画,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通信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见白发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形式: 古风

初出蓝田路作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诏授户曹掾,捧诏感君恩。

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

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

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尊。

荅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

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

苟免饥寒外,馀物尽浮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