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白发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早晨发现镜子中多了一根白发。
不要说只有一根,这将是满头白发的开始。
刚刚与青翠的山色告别,开始了佩戴黄绶的官场生涯。
没想到岁月如此匆匆,转眼间鬓角已斑白如斯。

注释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这里象征年老和岁月的流逝。
一茎:一根。
明镜:明亮的镜子,常用来比喻自我审视或反省。
勿言:不要说,不必提及。
满头:形容头发很多,这里指头发全白。
青山:青葱的山峦,常代指故乡或美好的事物。
远别:远离告别。
黄绶:古代低级官员系在衣带上的黄色丝带,代指做官。
从仕:开始做官。
容鬓:容貌和鬓角,指人的外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光阴虚度。
如此:像这样,到这种地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镜中发现自己头上突然出现了几根白发,感慨岁月匆匆、青春不再。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质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衰老的接受。

"白发生一茎,朝来明镜里" 两句直接而自然地描绘了发现白发的情景,突出了时间悄然流逝的主题。紧接着的"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衰老的预感和心理准备。

中间两句 "青山方远别,黄绶初从仕" 转向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表明在青山绿水之间度过的时光已经远去,而如今已步入仕途,这种转变也象征着生命阶段的更迭。

末尾两句 "未料容鬓间,蹉跎忽如此" 则再次回到了白发的现实,表达了对衰老来临之迅速和自己境遇变化的感慨。"蹉跎"一词形象地描绘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声影响,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深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白发这一生理现象,触发了对生命历程、时光价值的思考,是一篇含蓄而感性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形式: 古风

初出蓝田路作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诏授户曹掾,捧诏感君恩。

感恩非为己,禄养及吾亲。

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

罗列高堂下,拜庆正纷纷。

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喧喧车马来,贺客满我门。

不以我为贪,知我家内贫。

置酒延贺客,客容亦欢欣。

笑云今日后,不复忧空尊。

荅云如君言,愿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

人生百岁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

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

苟免饥寒外,馀物尽浮云。

形式: 古风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