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

百川灌彭蠡,秋水方浩浩。

九派混东流,朝宗合天沼。

写心陟云峰,纵目还缥缈。

宛转众浦分,差池群山绕。

江妃弄明霞,彷佛呈窈窕。

而我临长风,飘然欲腾矫。

昔怀沧洲兴,斯志果已绍。

焉得忘机人,相从洽鱼鸟。

形式: 古风

翻译

众多河流汇入彭蠡湖,秋天的水面广阔无垠。
九条支流汇聚向东流,最终都集合在天池般的水域。
登高望远,心情随云峰起伏,放眼望去一片朦胧。
弯曲的河岔各自分开,参差不齐的群山环绕。
江上的女神在明丽的彩霞中嬉戏,隐约展现出曼妙的姿态。
我面对着浩荡的长风,感觉身体轻盈似乎要乘风而起。
往日向往隐居水边的生活,如今这心愿果然得以实现。
哪里能找到超脱世俗之人,与我一同悠然地与鱼鸟为伴呢?

注释

百川:众多的河流。
彭蠡:古湖名,这里指鄱阳湖。
秋水:秋季的河水,比喻水面宽广。
九派:形容支流众多。
东流:向东流去。
朝宗:水流汇集到一处,比喻归向、朝拜。
天沼:如同天池般的广阔水域。
写心:抒发心情。
陟云峰:攀登高峰。
纵目:极目远望。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宛转:曲折的样子。
众浦:众多的河湾。
差池:不整齐,错落有致。
群山绕:群山环绕。
江妃:神话中的江水女神。
明霞:明亮的云霞。
彷佛:仿佛,好像。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美好,这里借指景物柔美。
长风:强劲的风。
飘然:轻飘的样子,形容心情舒畅。
腾矫:腾空而起,形容想要飞翔的感觉。
沧洲:水边的地方,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
斯志:这个愿望。
果已绍:果然已经实现。
忘机人:超脱世俗、没有机心的人。
相从:相伴。
洽鱼鸟:与鱼鸟和谐相处,形容生活闲适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庐山东峰,眺望九江汇聚 彭蠡湖的壮丽景象。开篇“百川灌彭蠡,秋水方浩浩”两句,勾勒出一个广阔无垠的水域画面,彭蠡湖在秋季充沛的水量之下,更显得壮观。

接着,“九派混东流,朝宗合天沼”进一步描绘了河流汇聚、水势汹涌的情景。这里的“九派”指的是长江中的九条支流,它们汇聚在一起,与天然的水系相融合,展示了一种自然与人造和谐共生的美。

“写心陟云峰,纵目还缥缈”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样壮观景色时的心境。诗人将自己的心志寄托于高耸的云雾之间,同时放眼望去,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飞扬。

“宛转众浦分,差池群山绕”描述了湖水蜿蜒曲折,形成多个小湾,又在群山的环绕之中,显得既开阔又细腻。

“江妃弄明霞,彷佛呈窈窕”则是对景象的一种神化描写。江妃,可能指的是水神或者诗人心中的幻想象征,它在这里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而我临长风,飘然欲腾矫”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着广阔的风景时所产生的冲动和豪情。这种境界让诗人感到自己仿佛可以凌空飞扬,与天地一体。

最后,“昔怀沧洲兴,斯志果已绍”和“焉得忘机人,相从洽鱼鸟”两句,则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一种回顾和对未来的一种展望。诗人提及过去的某种情感体验,而今朝的志向已经实现,并且希望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一起旅行的人们,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东峰与彭蠡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缑山庙

朝吾自嵩山,驱驾遵洛汭。

逶迟轘辕侧,仰望缑山际。

王子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仙材夙所禀,宝位焉足系。

为迫丹霄期,阙流苍生惠。

高踪邈千载,遗庙今一诣。

肃肃生风云,森森列松桂。

大君弘至道,层构何壮丽。

稽首环金坛,焚香陟瑶砌。

伊余超浮俗,尘虑久已闭。

况复清夙心,萧然叶真契。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圭。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

入门披綵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

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徵君,灭迹为圃畦。

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

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龚山人草堂

世人负一美,未肯甘陆沉。

独抱匡济器,能怀真隐心。

结庐迩城郭,及到云木深。

灭迹慕颍阳,忘机同汉阴。

启户面白水,凭轩对苍岑。

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

兹道我所适,感君齐素襟。

勖哉龚夫子,勿使嚣尘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翰林院望终南山(其一)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

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