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庙

朝吾自嵩山,驱驾遵洛汭。

逶迟轘辕侧,仰望缑山际。

王子谢时人,笙歌此宾帝。

仙材夙所禀,宝位焉足系。

为迫丹霄期,阙流苍生惠。

高踪邈千载,遗庙今一诣。

肃肃生风云,森森列松桂。

大君弘至道,层构何壮丽。

稽首环金坛,焚香陟瑶砌。

伊余超浮俗,尘虑久已闭。

况复清夙心,萧然叶真契。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翻译

清晨我从嵩山出发,驾车沿着洛水前行。
缓缓绕过轘辕山侧,抬头仰望缑山天际。
王子晋超脱于世俗,曾在此以笙歌迎宾帝。
他天生具有仙风道骨,王权地位哪能牵绊住他。
因追求九天仙境之约,遗憾未能广施百姓恩泽。
高尚的行迹跨越千年,如今我首次拜谒他的庙宇。
这里庄严生起风云,茂密排列着松树和桂木。
伟大的君王弘扬大道,这层层建筑多么雄伟壮丽。
我恭敬地环绕金坛而拜,烧香后踏上瑶池石阶。
我超越了世俗的浮华,尘世的杂念早已封闭。
更何况清晨的心境如此清新,与真谛自然契合无间。

注释

朝:清晨。
嵩山:中国名山,位于河南省。
驱驾:驾车前行。
洛汭:洛水入黄河处,代指洛阳地区。
逶迟:缓慢行进的样子。
轘辕:山名,位于河南登封市东南。
缑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市南,传为王子晋乘鹤升仙处。
王子:指王子晋,周灵王之子,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吹笙,后成仙飞升。
谢时人:超脱于当时的人世。
宾帝:以宾客之礼对待帝王,这里指神仙或非凡人物。
仙材:指天生具有成仙的资质。
宝位:王位、权位。
阙流:缺少、未能施行。
高踪:高尚的行为或行迹。
邈:远,此处形容时间久远。
遗庙:遗留的庙宇,指纪念王子晋的庙。
一诣:第一次到访。
肃肃:庄严肃穆的样子。
森森:茂密的样子。
大君:对君主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王子晋或泛指有德的君王。
层构:层层叠叠的建筑结构,指庙宇或宫殿。
稽首:古代最恭敬的跪拜礼。
金坛:指祭祀用的坛,可能装饰华丽。
陟:登上。
瑶砌:用美玉铺成的台阶,形容台阶的华美。
伊余:我。
超浮俗:超越世俗。
尘虑:尘世的忧虑。
久已闭:很久以前就已经抛开。
况复:更何况。
清夙心:清晨时分清新的心境。
萧然:清净超脱的样子。
叶真契:与真正的道理或本性相契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嵩山,驾车至洛汭的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道和高尚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中融合了道教元素,如丹霄、金坛等,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人的笔触雄浑有力,语言古朴典雅,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驾驭文词的能力。如“逶迟轘辕侧”一句,以动态的描写来勾勒出车马缓行的情景;“仰望缑山际”则是诗人心向高远之处,表达了对仙境的渴望。

“王子谢时人,笙歌此宾帝”这两句,通过设想中的一位王子与宾客之间的欢聚场景,突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憧憬。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追求儒道礼仪与个人修养的文化背景。

“为迫丹霄期”等句,则是诗人表达对道教修炼成仙之路的向往,以及对那些已成仙者宝座的渴望。这里的“阙流苍生惠”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恩泽与生命之源的敬畏。

“高踪邈千载,遗庙今一诣”两句,通过对远古圣迹的追寻和现实中的朝拜行为,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以及个人精神寄托。随后的“肃肃生风云,森森列松桂”,则是用以自然景物来比喻道德高尚与修养深厚。

最后,“大君弘至道”等句,通过赞美某位得道者之言行和建筑工程的壮丽,以此表达诗人对于崇高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结尾部分“伊余超浮俗,尘虑久已闭。况复清夙心,萧然叶真契”,则是诗人自述超脱世俗烦恼,内心纯净,与自然合一,达到了精神上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体现了诗人对于道教文化、修炼成仙及个人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圭。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

入门披綵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

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徵君,灭迹为圃畦。

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

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龚山人草堂

世人负一美,未肯甘陆沉。

独抱匡济器,能怀真隐心。

结庐迩城郭,及到云木深。

灭迹慕颍阳,忘机同汉阴。

启户面白水,凭轩对苍岑。

但歌考槃诗,不学梁父吟。

兹道我所适,感君齐素襟。

勖哉龚夫子,勿使嚣尘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翰林院望终南山(其一)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

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翰林院望终南山(其二)

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

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

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