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解开缆绳向西征战还没有确定日期,槐树花开的时候又催促着桂花开放。
在鸿胪官署附近耕作的归隐之期已晚,在金马门献赋的理想也已迟到。
只怕忧愁的种子悄悄爬上两鬓,无法承受离别的悲伤印在双眉。
清晰记得昨晚在南池的梦境,还拿着钓鱼竿吟咏着楚辞。

注释

解缆:解开船只的缆绳,准备出发。
西征:向西征战,这里可能象征远行或求索。
槐花:早夏开的花,这里代表时间的流逝。
桂花时:桂花通常在秋季开放,这里与槐花对比,强调时间的推移。
鸿胪陌上:鸿胪,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代朝廷或仕途。
归耕晚:归隐田园已晚,表示退隐或放弃官场之意。
金马门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常用来代指朝廷。
献赋:古代文人向朝廷献诗文以求仕进。
愁苗:忧愁的苗头,比喻内心的忧虑逐渐滋生。
离恨:离别带来的愁苦之情。
双眉:古人常以眉毛代表情绪,如愁眉、喜眉等。
南池:可能指诗人梦中的地点,也可能象征家乡。
渔竿:钓鱼竿,常与隐居生活相关联。
楚词:楚辞,古代文学体裁,如屈原的《离骚》等,富有楚地特色。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名为《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旅途中的思念与乡愁之情的诗作。

"解缆西征未有期,槐花又逼桂花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启程西行,但具体出发时间尚未确定,同时也写出了春日里槐花盛开、桂花即将开放的景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还通过季节的更迭,暗示了一种无常和等待的心境。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的生活场景:在荒凉的田野(鸿胪陌)上劳作到日落西山,而在繁华的金马门前却因为献上的文章而被延误。这两句之间既有对比,也有连贯,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空间中的两种生活状态。

"只恐愁苗生两鬓,不堪离恨入双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担忧愁绪如同庄稼般在两鬓间萌生,离别之痛深深地刻画在双眉之间。这不仅是对身体外观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抒发。

"分明昨夜南池梦,还把渔竿咏楚词。"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通过梦境中的南池和渔竿(钓鱼工具),以及咏唱着楚辞(古代爱国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生活状态、内心感受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乡愁,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寄从兄遵

江上秋风正钓鲈,九重天子梦翘车。

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

沧海十年龙景断,碧云千里雁行疏。

相逢莫话归山计,明日东封待直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右省李起居

已向鸳行接雁行,便应双拜紫薇郎。

才闻阙下徵书急,已觉回朝草诏忙。

白马似怜朱绂贵,綵衣遥惹御炉香。

多惭十载游梁客,未换青襟侍素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江南诸弟

万里逢归雁,乡书忍泪封。

吾身不自保,尔道各何从。

性拙唯多蹇,家贫半为慵。

祗思溪影上,卧看玉华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园林主人

主人常不在,春物为谁开。

桃艳红将落,梨华雪又摧。

晓莺闲自啭,游客暮空回。

尚有馀芳在,犹堪载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