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江郡以梅花重,无愧梅花有此翁。
学到静边皆实地,仁常熟处更春风。
吏看判笔如神异,民拟生祠与佛同。
愿为八荒开寿域,欢声何但鲤城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所作,题为《寿赵使君计院求仁先生》。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被贬官居住静边之地的赵某(即赵明诚)的赞美和对其品德的肯定。
"西江郡以梅花重,无愧梅花有此翁" 这两句表明西江郡因梅花而出名,而这位赵先生与梅花相比,毫不逊色。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扬赵某之德如梅花般高洁。
接下来的 "学到静边皆实地,仁常熟处更春风" 突出了赵某在贬官后的生活状态。尽管被贬至静边,但他的学问和品行依旧坚守,像是春风一般温暖而有益于人。
"吏看判笔如神异,民拟生祠与佛同" 这两句则描绘了赵某在任上的政绩,他的执法公正无私,就像神明一样令人敬仰。百姓对他的德行如此推崇,以至于想要为他立祠(祭坛)来纪念,甚至将其比作佛陀一般的人物。
最后两句 "愿为八荒开寿域,欢声何但鲤城中" 表达了诗人对赵某长寿的祝愿,他希望能为天涯海角的每一个角落带来寿辰的喜悦,不仅限于鲤城一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春风等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赵明诚品德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感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对于贬官之人仍能保持高洁品行的认同与赞美。
不详
銮坡荣拜锦袍新,雁荡行春作守臣。
无扰可回民气脉,有才能振国精神。
柝沈海峤三更月,草长池塘一雨春。
闻道铃斋少公事,肯分吟席与樵人。
一雨连三月,当秋乃亢晴。
不知老天意,何忍误民生。
川竭无云起,山凉有月明。
忧时心欲折,空听海鳝声。
禾黍秋深泣乱离,尽将岁月付于诗。
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
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难死应迟。
自从大雅收声后,赖有篇章续楚辞。
独得萧台趣,心清不受尘。
我多临水屋,谁是濯缨人。
波渺涵天阔,沙渟印月真。
忘机有鸥鹭,浑不厌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