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赵玉堂使君

銮坡荣拜锦袍新,雁荡行春作守臣。

无扰可回民气脉,有才能振国精神。

柝沈海峤三更月,草长池塘一雨春。

闻道铃斋少公事,肯分吟席与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身穿华丽官袍首次拜谒銮坡,雁荡山春游履行地方官员职责。
不扰民以恢复百姓生机,凭借才能振奋国家士气。
深夜海边传来柝声,映照着三更月色,一场春雨后池塘草木生长。
听说书房铃斋事务不多,他是否愿意与农夫共享吟诗之乐。

注释

銮坡:宫殿的坡道,代指朝廷。
锦袍:华丽的官袍,象征地位。
雁荡:地名,位于浙江。
守臣:地方官员。
民气脉:百姓的生机和活力。
国精神:国家的士气和精神风貌。
柝:古代夜间报时的木梆。
海峤:海边的高地。
一雨春:一场春雨。
铃斋:官员的书房。
樵人:砍柴的人,代指农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銮坡荣拜锦袍新”一句,描绘了一位新任官员穿着华丽的官服,在朝廷中接受皇帝的封赏,显示出其地位与尊荣。接着“雁荡行春作守臣”则透露出这位官员在春日里巡视边疆,履行自己的职责。

诗人通过“无扰可回民气脉,有才能振国精神”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期望:他们能够不扰乱百姓,让人民生活安稳,同时凭借其才华和能力,为国家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民族精神。

在下片中,“柝沈海峤三更月,草长池塘一雨春”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夜晚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净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

最后,“闻道铃斋少公事,肯分吟席与樵人”则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官员不仅处理公务能力出众,同时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普通百姓交往的赞赏。这里的“铃斋”可能指的是官署或书房,“少公事”意味着处理公务不繁忙,能够抽身出来与民同乐。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官员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于清廉、有才华、关心百姓的官员的推崇,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雨连三月,当秋乃亢晴。

不知老天意,何忍误民生。

川竭无云起,山凉有月明。

忧时心欲折,空听海鳝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杜工部

禾黍秋深泣乱离,尽将岁月付于诗。

天高有语云霾隔,夜半无眠神鬼知。

心抱孤忠生已晚,身逢多难死应迟。

自从大雅收声后,赖有篇章续楚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沧浪阁为王宪使赋

独得萧台趣,心清不受尘。

我多临水屋,谁是濯缨人。

波渺涵天阔,沙渟印月真。

忘机有鸥鹭,浑不厌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灵岩

千岩围一寺,入境便无尘。

古木犹知己,高崖若正人。

山灵袪虎迹,石髓幻龙身。

上有通天窍,民愁独未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