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南京雨中寄王巩

河牵一线流不断,雨散千丝卷却来。

烟际横桥村十里,船中倦客酒三杯。

老年转觉脾嫌湿,世路早令心似灰。

赖有故人怜寂寞,系舟待我久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河流如线般流淌不息,雨点纷飞如千丝缠绕。
烟雾笼罩的桥头,村庄绵延十里,船上的疲倦旅人饮下三杯酒。
年老后我更觉得脾脏厌恶潮湿,世事艰辛让人心如死灰。
幸好有老友怜惜我的孤寂,他在岸边久久等待,系舟相候。

注释

河:河流。
牵:牵引。
一线:像一条线。
流不断:持续流淌。
雨散:雨点散落。
千丝:无数细丝。
卷却来:卷曲而回。
烟际:烟雾弥漫的地方。
横桥:横跨河面的桥。
村十里:村庄绵延十里的景色。
船中:在船上。
倦客:疲惫的旅客。
酒三杯:喝了三杯酒。
老年:年老时。
转觉:逐渐感到。
脾嫌湿:脾脏不喜欢潮湿。
世路:世间的道路。
心似灰:心如死灰。
赖有:幸亏有。
故人:老朋友。
怜寂寞:怜悯我的孤独。
系舟:系住船只。
久徘徊:长久等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抵达南京时,雨中的景象和内心感受。"河牵一线流不断"形象地写出河流在雨中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线连绵不绝。"雨散千丝卷却来"则描绘雨点如千万条丝线般密集落下,又仿佛被风吹卷回旋。"烟际横桥村十里"通过烟雾中的桥梁和远方的村落,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朦胧美。

诗人身处船上,作为"倦客"已有些许疲惫,借酒消愁,三杯下肚,心情更加沉重。"老年转觉脾嫌湿"表达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对潮湿环境的不适,也反映出人生的沧桑感。"世路早令心似灰"更是感叹世事艰辛,人生道路早已让人心灰意冷。

然而,诗中不乏温情,"赖有故人怜寂寞"体现出对老友的感激与依赖,因为有朋友的关心和等待,使得旅途中的孤寂稍有慰藉。"系舟待我久徘徊"描绘出友人耐心地在岸边等待,期待着诗人的到来,画面温馨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行旅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友情的温暖,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离别与期待的情感主题。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将使契丹九日对酒怀子瞻兄并示坐中

黄华已向初旬见,白酒相携九日尝。

萸少一枝心自觉,舂同斗粟味终长。

兰生庭下香时起,玉在人前坐亦凉。

千里使胡须百日,暂将中子治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

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将移绩溪令

坐看酒垆今五年,恩移岩邑稍西还。

他年贫富随天与,何日身心听我閒。

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悭。

仲卿意向桐乡好,身后烝尝亦此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

拥节西南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