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使契丹九日对酒怀子瞻兄并示坐中

黄华已向初旬见,白酒相携九日尝。

萸少一枝心自觉,舂同斗粟味终长。

兰生庭下香时起,玉在人前坐亦凉。

千里使胡须百日,暂将中子治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宋诗是苏辙在出使契丹期间,于重阳节之际,怀念兄长苏轼而作。诗人以黄花盛开、九日品酒为引,表达了对兄长的深深思念和敬仰之情。

首句“黄华已向初旬见”,描绘了重阳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黄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初旬则点明了节日的到来。次句“白酒相携九日尝”写诗人与友人一同饮酒,庆祝佳节,暗含对兄长未能共度的遗憾。

“萸少一枝心自觉”,这里的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诗人因缺了一枝茱萸而感到不完整,流露出对兄长的思念。接着,“舂同斗粟味终长”比喻兄长的品格如同斗粟般深厚,即使远在他乡,其精神影响深远。

“兰生庭下香时起,玉在人前坐亦凉”运用了兰香和美玉的意象,表达对兄长才情的赞美,即使不在眼前,他的风范仍令人敬仰。“坐亦凉”更是借物抒怀,表达对兄长的敬仰使得周围环境都显得清雅。

最后两句“千里使胡须百日,暂将中子治书囊”直抒胸臆,诗人作为使者出使远方,百日未归,只能暂时将兄长的教诲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在异国他乡坚守使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重阳节的场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兄长的怀念和敬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兄弟情谊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

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将移绩溪令

坐看酒垆今五年,恩移岩邑稍西还。

他年贫富随天与,何日身心听我閒。

山栗似拳应自饱,蜂糖如土不须悭。

仲卿意向桐乡好,身后烝尝亦此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故成都尹陆介夫挽词

拥节西南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其二)

倾盖晚相亲,东西省户邻。

听君占谏草,继我出词纶。

京尹声初浃,枢廷迹尚新。

邯郸炊未熟,荣谢隔逡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